露地蔬菜栽培全程机械化由京及冀
以收成为节点为起点,倒推全程蔬菜栽培,现在,北京市完结了对露地甘蓝从整理上茬土地、深耕平坦、耕种育苗及移栽,到水肥植保、收成及本茬清洗共7个环节26个节点的全程机械化栽培。将来,对露地甘蓝的机械化,可推行至白菜、马铃薯、西红柿、胡萝卜等8大蔬菜种类,京津冀三地露地蔬菜栽培有望全程完结机械化。
甘蓝,青绿色,叶片生长层层包裹成球体,又叫“包菜”“卷心菜”等,是大家餐桌上的一道美食。4月28日上午,延庆区广积屯村的100亩土地,成了拥有“激光平地”“撒配方肥”“深松旋耕”“耕种移栽”“指针喷灌”“中耕除草”“喷杆喷雾”“收成”等各种功用的农业机械的大秀场,而前来观看这场“农机秀”的,不只有农业部农机部分的有关负责人,更有京津冀农业及农机部分的有关负责人,以及三地各蔬菜园区人员。
“我这个叫精播机,正在播的是娃娃菜种子。”演示园东侧地头,一名工作人员正在操作一小型耕种机,通明的种子盒内,装着已有蓝色包衣的娃娃菜种子。跟着精播机的前行,一粒粒种子播在平坦的田垄上。据操作人员介绍,这部精播机可一次完结开沟、耕种、覆土等工序,可直播也可穴播,可一穴播一粒,也可一穴播多粒,可从一行起播到可一次播10行,株距也可从2.5厘米到51厘米,“每小时可播3亩地,大的可播玉米、大豆等种子,小的可播芝麻、苋菜等,只需求设置好数据就可以了。”
演示园中部,最有目共睹的是一辆正在栽植甘蓝的链式移栽机,其车头像拖拉机,车后载4个座椅,座椅上4名工人,正手脚利索地将一棵棵甘蓝从托盘上取下,放进栽植筒中,跟着链条转动,一棵棵甘蓝顺势刺进田垄。跟着移栽机流畅前行,已栽培好的4行甘蓝苗向远方延伸,没有夹苗、伤苗。据操作人员介绍,这部链式移栽机一小时可栽苗3.5亩。
演示园西头南侧地块内,一辆大型深耕机在松土;北侧地块上已种好的甘蓝长势正旺,一架指针喷灌机正在喷洒洒水……
前来观摩的人员赞不绝口。北京市农机推行站副站长赵景文介绍,该块演示田原是块玉米地,由广积屯村30多户农人承包了10余年种玉米。流转到本市农业部分后,上一年,本市在该块土地进步行了露地甘蓝生产全程机械化技能集成与演示,意图即是“机器换人”,探索并树立一整套从玉米茬田间整理,到犁地、耕种、育苗及移栽,再到除草、植保及收成露地甘蓝的全程机械化解决计划。经过一年的实验演示,从耕种一粒种子到收成一棵甘蓝全过程的7大环节26个技能节点,每个环节需求运用如何的机械,又该设定如何的技能指标,一套计划现已树立,且将来可直接向白菜、西红柿、马铃薯等8类蔬菜种类拓宽。“跟着城市化进程加速,许多年轻人进入城市,乡村土地无人种,将来若露地蔬菜栽培全程完结了机械化,就可以替代人力。操作这些机械也需求必定技能,将来即是工作农人种田、专家种田。”赵景文风趣地说。经计算,这100亩甘蓝平均亩产4000公斤,比较传统人工可节省用工量75%以上。
河北省农机推行总站站长史家益带领全省11家地市农机站30余人现场观摩。史家益表明,北京方面有人才、资金、技能、方针等优势,而河北省菜田超越1000万亩,对丰富京津冀三地公民的菜篮子起着重要作用。他表明会将这套机械化计划复制到河北省,并从河北省各地市实际情况出发,非常好地推行、施行露地蔬菜栽培全程机械化。现在,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已树立起一个占地150亩、全程完结机械化栽培的蔬菜基地。
布景材料
2014年5月,京津冀三地农科院共同签署《京津冀协同发展农业科技协作协议》,确立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栽培业科技立异、农业与乡村信息化、都市农业等7大协作范畴。
2015年5月,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立异基地建立。
2016年8月,京津冀部分地区被划为同一适宜生态区。
2016年12月,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立异第一批建立3个三地联合实验室,分别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资源环境、果蔬有害生物绿色防控联合实验室。
2017年3月9日,京津冀初次评定玉米种类,“nk815”成为仅有一个经过三地联审的夏播玉米种类。
2017年4月28日,京津冀联合启动畜禽饲养废弃物再利用科技举动。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