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代替人工这些岗位不再“汗流浃背”
接连多日的高温,并没有打乱城市建造者和管理者的正常节奏。一方面,得益于建造者的勤劳劳动;另一方面,则得益于现代科技手段的迭代更新。从地铁发掘到管道清淤,从环卫保洁到铺路建房,越来越多搭载尖端技能的机械设备投入到青岛建造、城市管理的各个领域。跟着工业转型晋级、新动能加快转化,旧日高温下“汗流浃背”的一些作业、众所周知的一些岗位,正在变得“清凉”起来。从这些改变上,咱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以人为本的关心,更是经济转型晋级的加快。
摊铺机扩展“手臂”,从路面驶过,便将沥青压实。 盾构机掘进已在青岛地铁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混凝土顺着“滑梯”滑落到浇筑部位。环卫工人驾驶洗扫车冲刷路途。 摁摁遥控器,抓斗机即可将井下的杂物抓出井外。
现场 “集团军”作业 旧路换新颜
沥青摊铺是日子中比较常见的场景,跟着机器的轰鸣声,扩展着“双臂”的摊铺机从路面压过,将沥青压实。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筑路还没有摊铺机,全赖人工。 “那时分筑路就靠三大件,铁锨、耙子和小推车,拌好的沥青温度高达150℃,工人们穿着长衣长裤、防烫鞋,在上面一站就是八九个小时。 ”青岛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市政工程公司建材基地司理周兆平回忆,那时分筑路需求二三十人,修1公里得消耗几个月的时刻。
跟着年代的改变,纯人工筑路无法满意发展的要求,一系列先进的筑路机械应运而生。现在筑路,不仅寻求速度,更注重技能含量。 “对沥青的平整度、压实度,要求越来越高,平整度都是以毫米核算的。”周兆平说,现在筑路基本都是机械,只需求五六人辅佐机械处理下细节即可,一天时刻就能铺完1公里。西海岸还在全市率先引进了就地热再生机组,使用热再生技能机械化修补沥青路面。热再生机组是一个“集团军”机械组合,一排路途机械在旧的沥青路面上慢慢驶过后,路面瞬间面目一新,本来路面的裂缝、车辙消失得无影无踪。
现场 混凝土坐“滑梯”直达浇筑部位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青岛尚无泵送混凝土,混凝土就在工地现场配比、拌和,再由工人用小车推到塔吊旁,倒入漏斗中。随后,塔吊吊着漏斗缓缓升起,运送至施工的楼层上,翻开出口,混凝土“哗哗”地歪斜而下,工人们再用振捣棒振捣均匀、密实并找平。 “振捣棒其时一般都是4米的,假如碰到比较深的浇筑部位,够不究竟,需求人顺着钢筋爬到下面振捣。 ”青岛海川建造集团公司(原青岛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总工程师黄勇学说。
而现在,拌和好的混凝土由轿车泵直接送到现场,再顺着长长的“滑梯”滑落到浇筑部位;振捣棒也延长了3倍,常规的是12米,再长也能够定制。在我市“榜首高楼”海天中心浇筑底板时,还使用了象鼻泵,长长的“象鼻”每小时浇筑量可达300立方米,大大提高了混凝土运送功率,节省了浇筑时刻,创下了国内同体积混凝土的浇筑纪录。
现场 驾驭“钻地龙”功率大提高
在地铁1号线汽流区间(轿车北站-流亭机场)地下20多米,一条长86米的“巨龙”正不断用“牙齿”啃咬岩层和泥土,向前推动。来自中铁二十局的盾构机司机郭阿卫就是操作这条“巨龙”的人,他坐在操作室里,眼睛紧盯4台屏幕,手指跟着数据改变不断操作操作台上的按钮。在人们的幻想中,地下施工应该比较凉快舒适,但事实并非如此。隧道里非常炽热湿润,因为机器作业发热,操作室里的环境高达40℃,不过里边安装了空调,所以体感舒适许多。盾构机平均每天可掘进15米,假如用传统的矿山法,每天只能挖两到三米,施工环境恶劣。青岛地铁集团总工办主任黄舰介绍,现在,机械施工现已在青岛地铁建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来自青岛地铁的数据显现,1号线区间正线全长50.9千米,机械掘进区间长31.57千米,占区间总长62%;4号线区间正线全长26.05千米,机械掘进区间长18.18千米,占区间总长69.8%。
现场 下井清淤 成了“过去式”
污水管道清淤、疏通,长时间以来都是一个扎手的难题。黄金海是青岛水务集团排水公司第三排水公司司理,他通知记者,前期疏通管道没有机械,许多时分都需求工人下井处理。下井的装束就像拍科幻片,得戴上防毒面罩、口罩,从头到脚穿上胶衣、胶鞋。管道清淤都在井下,温度比地上高4-5℃,夏天还有不少蚊虫,穿着胶衣作业,不到非常钟就全身湿透。
而现在,排水管道的维护现已从纯人力走向了机械化,下井清淤,在市内三区现已成为了“过去式”。疏通管道,有了专门的疏通车,只需在按钮盘上设置好水压,再把疏通管放到古力内就行了。尽管疏通时仍是需求几个人合力摇摆疏通管,但比较下井清淤,现已轻松了不少。记者从青岛水务集团排水公司了解到,近年来,该公司先后装备了凯撒联合疏通车、法克多联合疏通车、cctv管道机器人、声呐探测仪等机械设备,引进了北斗可视化指挥调度体系,机械拿砂份额到达70%以上,管道机械化疏通份额到达95%以上。
现场 打扫有“神器”保洁更省力
“出门5分钟,流汗两小时”,在这样的气温下,环卫工人仍要拿着扫帚簸箕,络绎在街头巷尾,因为长时间野外作业,皮肤被晒得乌黑。不过,跟着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些环卫工人所从事的体力劳动,已被现代化的作业车辆所代替,作业强度比较以往下降不少。“曾经咱们经常是与轿车擦肩而过,的确挺风险。现在,打扫车打扫后,咱们只需捡扫就能够了,劳动强度减轻了不少,还安全。 ”环卫工人王师傅说。
洗扫车、湿扫车、高压清洗车、防尘扫路车、洒水车……在大型机械的帮助下,我市实现了路途保洁的一体化、精细化作业。 “现在市南区的50条路途,除人行道等路面条件不允许的大街,均选用机械操作。经过洗扫车打扫过的路面避免了扬尘等二次污染的问题,可快速一次性的清洁完毕。 ”市南环卫公司事务科科长郭建辉通知记者,市南区共有各类机械化保洁车辆26辆,机扫率为95.7%,高压冲刷率为95.6%。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