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底以来,北京的天气格外寒冷,不少市民除了工作之外,大多数时间都选择在室内活动。然而北京的家居市场却人头攒动,呈现出一派火热的景象。究竟原因何在?记者日前进行了走访。
促销花样频出
日前,记者走进北京南四环外一个大型家居市场,室外严寒逼人,这里却充满着暖暖春意,室内温度达到20摄氏度以上。
“来这里逛,消费者可以温暖舒适地选择心仪的商品。我们卖场面积大,设有座位,还提供饮用水,消费者一逛就是半天儿的时间。”值班台的经理告诉记者。
家居卖场抓住消费者的心理进行营销,在业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策略。寒冬开暖气,酷暑供冷气,配以餐饮及休息场所等周边服务措施,营造宾至如归的环境,留住顾客,这些措施都无形中增大了顾客消费的几率。
“来了就不想走,想多转一会儿。”一位市民向记者表示。
火爆的促销活动也是商家的策略之一。记者了解到,除了网上团购之外,一些家居市场还推出了现场拍卖活动,以薄利多销的卖点增加人气和销量。“1300元一次,1300元两次,1300元三次……”随着工作人员的竞拍槌落下,一张欧式双人床以1300元成交,现场一片欢呼。“恭喜这位大姐啊,基本上比团购价省了500元,比市场零售价至少省了1000元。”工作人员笑着说。
在选购满意商品的同时,还能参与拍卖活动,这给顾客购物平添了很多乐趣。一位刚刚拍得杂物架的市民自豪地告诉记者:“我拍的时候,想着200元就差不多了,没想到160元就拿下来了。”
据统计,今年年初家居卖场的销量比往年同期有明显的提高,以这家南四环的家居广场为例,仅1月1日到3日,3天的销量就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0%。
春节前采购更划算
在南三环外的一个家居市场,元旦的喜庆气氛还随处可见,商家就已经打出了春节促销的活动招牌。一些市民也趁着节前先来选商品,等到优惠时再来购买。
“价位还可以吧,又在搞活动。”一位大妈说。她告诉记者,家里的旧家具,还可以在这里以旧换新,按新家具的5%进行折扣。商家打出以旧换新的牌子,一方面为的是假日促销,另一方面也是提倡旧物置换的理念,帮助消费者解决处理旧家具的麻烦。“还不错吧,旧家具确实处理挺麻烦的,也卖不了多少钱。”这位大妈说。
记者观察到,考虑到淡季业务量,很多卖场在新年伊始并没有太多调整家装价格,相反还实行了力度较大的优惠。春节后往往是家装旺季,板材、地板、陶瓷、卫浴等建筑装饰材料商品都要涨价,因此消费者都热衷于节前选购,商家促销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但是在材料价格纷纷上涨的市场行情下,家居卖场不涨价,利润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慎防资金链断裂致困局
市场回暖意味着竞争加剧。在红星美凯龙的门店里,记者了解到,常规促销是每季度进行一次,但从去年开始就变成一个月促销一次至两次,一次促销时间为半个月,加上节日等大优惠活动,市场已经变成了不促不销的状况。而附近的另一家卖场则采用工厂进店的模式,让价格战更显得硝烟弥漫。
冰火两重天。不可否认,家居市场正在经历寒冬,楼市调控的重压影响尚未完全退去,一些大牌商家也在不断退出市场。
东方家园的倒闭就反映出整个家居行业的萧条,尤其是这两年,北京有12家各类家居建材卖场正式关门,家得宝等多个进入北京市场的家居企业相继退出。“但是每少一个店,就会有新的更大的店出现。”业内分析人士称。由于开店选址难,“收编”关门的或现有的家居卖场,正成为京城各品牌家居卖场曲线扩张的最佳途径。但是新诞生的门店就一定能生存下去吗?业内人士分析,北京整个市场的布局供大于求,最起码有四分之一的门店运营不理想。
不可否认,在建材家居巨头混战的同时,房地产调控给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业内人士分析,东方家园采取的自采自销、总部配送的模式不具有优势,近几年越来越难维系。究其原因是这种模式不仅自身需要大量的现金流,而且与供货商的关系屡屡失调,其服务水平在新型商场的冲击下,相形见绌。一旦大环境变差,只能靠母公司输血急救,加之东方家园近期出现的股权纠纷,高层震荡,让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荡然无存。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看来,东方家园关门歇业也许是明智之举。“虽然房市增速渐缓,但是装饰装修行业发展的惯性还在不断加大,形成一种严重过剩的竞争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家居卖场亏损,东方家园就是如此。东方集团是在甩包袱,以期断臂求生。”东北大学经济系教授郭德任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