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建陶经历10年转型洗礼,以绿色发展重塑产业格局,从中国建陶最大生产制造基地向世界级陶瓷服务中心转型
一个将陶瓷产品与室内设计相结合的软件公司展位坐满了客商。10多年来,佛山陶博会已成为中国建陶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在第11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佛山陶瓷展区人流爆满。有陶企请来美女模特助阵,吸引采购商的眼球。
10月9日,佛山再次召开全市环保工作会议,这已经是今年佛山第二次召开以环保为主题的工作会议。工业大市佛山正在掀起新一轮环保风暴,这再一次对佛山支柱产业——建陶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
事实上,从2004年至今,佛山建陶产业一直在转型升级阵痛中,仍然一路领跑中国建陶产业,在自我革命中重塑中国、世界的建陶产业格局。十年后,佛山建陶产业脱胎换骨,加速朝着更绿色、更环保、更科技、更有价值的方向发展。
腾笼换鸟
从生产制造迈向总部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逐渐形成了以家电、装备、陶瓷等十大传统行业为主体的优势行业,是蜚声海内外的制造业重镇。然而,随着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等问题逐渐显现,一笔笔沉甸甸的“环保账”向佛山制造业迎面扑来,产业发展与城市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
面对要蓝天白云还是要gdp的发展命题,佛山作出“宁舍一点gdp,也要换回青山绿水”的选择。2004年以后,伴随广东省“产业双转移”的推进,佛山的“腾笼换鸟”计划逐渐推进,实施“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双转移战略。
在这场向污染的宣战中,改革利剑直指粗放发展的佛山建陶企业。随着“腾笼换鸟”推进,佛山建陶企业经历大洗牌。经过关停并转,禅城区140多家陶瓷厂剩下不到40家,陶瓷企业不能再上生产线新项目。
在产业转型升级政策的倒逼下,2007年前后,佛山陶企资本开始大规模进入肇庆、清远、河源以及江西、四川、东北等地,仅五年多的时间就在佛山周边形成了一个数亿元产值的建陶产业带,以佛山陶瓷为龙头一同形成了泛佛山陶瓷区域。
转型升级
自我革命重塑建陶产业
回望转型之前的佛山建陶产业,发展成绩骄人。从1984年,引进国外第一条建筑陶瓷生产线,佛山开始领跑中国建陶产业,并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和建筑卫生陶瓷出口基地。2003年建筑陶瓷行业第一次出现中国名牌产品,全国范围内10个中国名牌,其中7个是佛山陶瓷品牌。
面对这样的产业现状,佛山建陶产业要将产业发展的成果打碎,从“生产制造”向“研发设计”迈进,塑造全新的绿色产业之路,这是一场对自我的革命,也是对产业发展理念、价值观的重新矫正。在政府推动的产业转型升级浪潮下,佛山建陶产业开启了向转移扩张、布局全国的新征程。众多陶瓷企业经历阵痛。但也恰恰是在阵痛之后,佛山陶瓷企业开始告别粗放增长,走上规范化、品牌化和科技化的绿色转型之路。
2007年,大批佛山陶企开始进行全国性的转移扩张。在这段时间中,佛山陶瓷在外省签约投资金额达200多亿元,建厂圈地约25000多亩,主要集中在江西、湖南、湖北等地。佛山陶瓷行业的龙头企业东鹏、新明珠、蒙娜丽莎、科达机电等在清远、肇庆、江西等地均有生产基地。佛山建陶企业开始走出佛山、走向全国发展,转移后新建的工厂设备、技术、标准、环境都有了质的飞跃,无形中带动了全国范围内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整体水平的提升。
脱胎换骨
佛山陶瓷跨进总部经济时代
2008年4月,佛山市政府连续出台三个文件(《佛山市陶瓷产业结构调整评价指导方案》、《佛山市陶瓷产业扶优扶强若干政策措施》、《佛山市陶瓷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根据文件,佛山只留下在清洁生产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数十家企业,它们仍拥有生产基地,其他企业的生产基地需大量转移。
在产业转移深入推进之中,产业空心化如何弥补,生产基地外移后佛山建陶产业的发力点在哪,这些都是亟待回答的问题。佛山选择了将陶瓷生产线外迁而腾出的空间发展陶瓷“总部经济”,也就是在外迁产能的同时将佛山陶瓷产业的上下游部分保留下来,如上游的设计策划、机械装备、研究开发等,下游的营销总部、出口基地、物流等,另外还有陶瓷产品的质检、分析、认证以及会展经济等,从而打造佛山陶瓷的总部经济。
2008年10月18日,佛山的中国陶瓷总部基地正式营业,成为首家全国性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从陶瓷生产基地向陶瓷总部经济转型,这一选择曾一度被质疑。还有学者曾直言陶瓷总部经济是“退二进三,死路一条。”
然而,如今,佛山陶瓷总部经济效应凸显,在季华路沿线一路往西十几公里的石湾、南庄范围内,正加速形成世界级的陶瓷经济商务带,从传统的陶瓷展示、会展到文化创意、工业设计、总部经济,正在建设的中国陶瓷中央商务区,也已有多家龙头陶企抢滩进驻,以总部经济为龙头的中国建陶产业服务中心正在全球加速崛起。
引领发展
将“绿色”
融入产业基因
没有污染的企业,只有污染的老板。这是过去十年来,当很多陶瓷企业家对产业转型升级犹豫争议之时,中国最大的建陶生产企业——新明珠陶瓷集团董事长叶德林2009年发出的行业绿色转型的最强音。
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0年,佛山累计关停转移了304家中小陶瓷企业,保留62家重点建筑陶瓷企业,其中产值10亿元人民币以上16家,30亿元人民币以上2家。经改造保留60余家企业全部实现清洁生产和生产工艺再造,从生产基地变为总部、会展、研发、物流和信息基地,陶瓷产量减少40%,产值、税收增长33%,能耗下降25%,排放二氧化硫减少20%。
佛山建陶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继续做大做强,产量减低,但产值、税收双增加,能耗、排污同减少。去年以来,佛山有10多家建陶企业提出打造百亿企业的计划。产业格局得到优化、调整,顺利地从中国建陶最大生产基地走向世界级陶瓷总部商务带发展。转型路上,佛山建陶企业脱胎换骨,凤凰涅槃。
与产业格局之变相比,佛山建陶企业的理念之变更让人惊喜。与过去纯粹把环保作为企业经营负担的理念不同,绿色发展的价值观逐渐融入佛山建陶企业的基因中。一些佛企将环保压力转变为动力,以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主动寻找更好的绿色发展。环保,开始成为佛山建陶企业内部创新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抓手。
在绿色发展的理念之下,源源不断的创意激发出佛山建陶产业新的活动,以创意经济提升产品附加值,以设计赢得市场,以智能制造助推佛山建陶产业向高端产业链延伸。佛山建陶产业的绿色蓝图正在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