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张天潘:食品安全的底线不能越来越低
2024-05-08 08:32    8493 

卖面条的在面条里掺食用胶,买回的湿面条能点着燃烧!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商贩在面条中添加化工产品如食用胶、柠檬黄、蓬灰、复合磷酸盐等,以增强面条的筋度和弹性,有的加入明矾使面条白亮光洁。(2月23日《大河报》)

湿面条都能点着?这真是亘古未闻的事情。从苏丹红事件以来,各种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虽说越来越令人麻木了,但是没想到,每每曝光出来的问题,依然是越来越让人感到不安。

现阶段,再也没有什么比食品安全更让国人感觉纠结的了。民以食为天,但是这“天”,却似乎总要一次次地塌下来,沦落到底线之下。尽管近期我们也看到“刑法修正案草案加重对产销有害食品犯罪处罚”,“公安部重点打击制售伪劣食品等三类犯罪”的新闻,治乱用上了重典,人们对食品安全“零容忍”理念也越来越得到了落实,但人们对于这个问题的焦虑,依然难以散去。

其实,要让食品安全止于一个最基本的底线,法律法规上严格的刑典,毫无疑义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整个社会的商业伦理与道德问题,却同样是不可短缺的一方面,而且还是更为难以解决的一方面。

遏制食品安全不断下坠的底线,还要求食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企业与商家,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与良心自律,否则食品安全问题防不胜防。这里我们可以举出一个典型案例:一次,浙江温州工商局执法人员查处一家公司非法制售不合格八宝粥。到中午时分,工商人员说:“老板,吃你的八宝粥吧!”老总一撇嘴说:“这八宝粥怎么能吃呢!这是人吃的吗!我掺了那么多防腐剂,那都是有毒的东西!”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一种严重的商业伦理的崩塌,完全是利欲熏心。如果企业与商家们都暗中遵循着这样的商业规则,一个互相伤害的体系就在所难免,而这样的体系如果不能够得到有效的遏制,整个社会就在恶性循环中,不断地受其所害,底线越来越低。

因此,要想让食品更加安全,政府需要加强监管,主动出手,严格把关每一个环节,积极创造条件,保障消费者的维权权利;而作为商家,更应该从自身的长远利益出发,将商业道德作为立足市场的生命线,还市场一个干净的竞争规则。

来源:转载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