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面子”心理放大“过度包装”欲望
2024-05-08 08:18    7236 

每逢中秋佳节,必是包装盛行时。

然而,在年年喊打中“愈挫愈勇”的商品过度包装,却总是在演绎着一件件荒唐事:一瓶五粮液酒辅以180克千足金的盖头和底座竟然标价29万多元;一盒600克的榨菜配以一套纯银碗筷的包装之后叫价2200元……

今年,过度包装的再次兴起可以说是有点出乎人们的意料。早在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就曾出台《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从2010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标准规定商品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60%,包装层数不得超过3层,包装成本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20%。

为遏制月饼的“贵族气”,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发布《月饼强制性国家标准》。随后几年,国家也开始了严打,穿金裹银的月饼已经明显变少了。

那么,为什么过度包装再次抬头了呢?究其原因,还是中国人“讲排场、爱面子”的心理在作祟。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正是由于部分消费者秉持着“讲排场、好面子”的消费理念,将过度包装的商品作为显示其身份地位的途径,或是将此类商品作为礼品进行馈赠,以显其高档和与众不同。

商家瞄准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为其打造过度包装的商品,并通过此类商品的高附加值而获得高额利润。过度包装的商品呈现出了供销两旺的格局。

过度包装的盛行,势必会给我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豪华包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浪费4000亿元,包装废弃物体积占固体废弃物50%,1/3的城市生活垃圾是包装废弃物。

“这些商品包装物往往难以回收利用。看上去精美的礼盒,材料拆分工序复杂,回收价值还不如报纸。一盒价值数百元的月饼盒,回收价甚至不足一元,且材质多为不环保材质,无法再利用。”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告诉记者。

遏制过度包装,当务之急是完善绿色包装强制标准,加强监管,对不执行标准的企业严厉处罚。

中国虽然出台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强制性国家标准,但是该项规定的可操作性不强。“厂商并不会将包装材质、物品大小等信息进行标注。由谁来执行标准、如何执行,仍存疑问。”董金狮说,当前限制过度包装的条例也仅涉及食品和化妆品,在保健品、药品等其他领域并未出台相关标准,其覆盖范围并不全面。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