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食品是生产出来的 安全是监管出来的
2024-05-08 07:54    3111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日前表示,中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查的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出口食品在国外的检测合格率也在90%以上,整体水平持续稳定提高。蒲长城说:“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11月13日中新)

我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查的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对于食品安全已经有些脆弱的社会神经来讲,这无疑是个好消息。然而,有不少网民对这个数据却并不买账,这也并不难以理解,基于较低的食品行业标准和监管的有效性,这个看上去很可观的数据并不那么符合民众的现实体验。

现实中,对食品安全的不放心,仍旧是一个令人焦虑的公共话题。一句“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的断言似乎并不能缓解民众的焦虑。对于食品安全,到底是生产者的行业自律更重要,还是监管更重要,看上去很像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监管者自然可以去强调“监管不是万能的”,最终还要依靠行业建设,而另一方面,生产者也很有可能因为监管上有机可乘,才会为了利润铤而走险。前不久,强生在回应其婴儿洗发水含有毒物质时,不就是拿着已经通过监管机构的审查作为挡箭牌吗?如果民众依赖企业的道德建设,而企业却把责任推到监管方时,我们又该作何感想呢?

在这样的逻辑下,似乎可以把这个“罗圈架”打到天亮,但最终还是没人给百姓餐桌以足够的信心。并不是说食品生产行业不需要进行诚信建设和行业自律,但作为本该对公共利益负责的食品监管方面,似乎该更多考虑如何通过监管来促成食品安全的实现。

如果一味地将责任推给生产方,而不去担负监管本应该承担的责任,伤害的不仅仅是监管部门的权威,更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曾经有这样一条新闻,出于对食品安全现状的忧虑,部分机关单位、大型国企、民营企业、上市公司、金融机构或个人自发组织在城郊租上大小不等的土地,形成自供或特供食品基地。这些自供、特供的食品显然没经过什么监管,而且相信大部分也都是安全的。但是,这样的食品安全完全是一种“人人自种门前菜,哪管他人瓦上霜”的现实窘境,非但不会让民众对食品安全感到安心,反倒更容易增添一些焦虑。

“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但是不安全的食品也是“生产”出来的。有了坚强有力的监管,生产者才会去生产安全的食品,如果没有监管托底,那生产出什么样的食品完全就成了听天由命了。

来源:华商晨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