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龙海市石码镇消费者高大妈拿着一包“万家康”系列特级白木耳急匆匆地走进龙海市工商局12315。她生气地投诉说:“半斤白木耳竟然夹着一两多的‘防潮珠,这也太坑人了。”
原来,高大妈在一家食品店购买了2包(每包250克装)“万家康”系列特级白木耳,每包价款为44.5元。几天后,她拿出其中1包拆开后准备烹煮时才发现,这包白木耳不仅夹着2个大块头白木耳头,还夹着1大包类似沙包的东西。执法人员当场对投诉商品进行检查过称,发现这包夹在特级白木耳中的东西为“除潮珠”,重达65克。
近几年来,龙海市工商执法人员在执法检查中发现,一些不法经营者屡屡在定量包装食品上做手脚。例如,在日前进行的一次市场检查中,在一家商店,1包标注净含量为450克的精美大虾酥,搁到标准电子秤上一称,总重才402克,少重45克。执法人员随后又随机抽取了5包定量包装的休闲食品,计量也全部不合格。定量包装食品除明摆着短斤少两外,还会暗中使用注水、充数等花招。比如,冷冻食品水分多。一包标注净含量为454克的贝类产品,价款98元,解冻后一秤,实际净含量仅为323克,比标注含量少了131克。
为此,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管,对有意利用定量包装短斤少两的不法经营者,应严厉处罚。与此同时,工商人员应及时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定量包装商品时要警惕各种新露头的短称伎俩。
来源:东南网-福建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