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记者调查:降税2年东南亚水果仍“高身价”
2024-05-08 06:37    6256 来源:云南网

在人们的想象中,降税是件美妙的事情。企业成本会下降,东西会便宜,大家能吃上便宜且品种多样的进口蔬菜水果。

但我们的记者一路采访下来发现,自贸区建成2年来昆明的进口东南亚水果并没明显掉价,多数企业成本也并无明显下降。受经营意识、产品种类以及人员限制等诸多原因影响,自贸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对于中小商家而言还只是一个无从下口的馅饼。

两年前,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中国和东盟6个成员国超过九成的产品实现零关税,包括7000多种商品。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也从9.8%降到0.1%。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到0.6%。关税水平大幅降低有力推动了双边贸易快速增长。

2年后,降税有没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变,云南的进口热带水果便宜了吗,滇企成本有无下降?近期,本报记者兵分三路,从企业商家、旅游业、水果价格等方面做了抽样小调查。

仅就受访者的情况来看,改变是有,但受一些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降税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似乎并未达到人们的预期。或许,一切还需要时间,“罗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

蔬果企业占尽先机

作为中国和东盟国家贸易往来的主体,企业和客商对于自贸区成立后的改变感受最为深切。记者采访发现,身处不同行业、与不同的贸易对象国打交道的企业,在自贸区推进的进程中,迈开的步伐并不均等。

从事蔬菜出口的通海宋威公司,正好踩在“零关税”实行的时点上。

得益于2003年的中泰“早期收获计划”,宋威公司的蔬菜价格竞争力明显提升。比起仍要上高税的竞争对手,当时宋威公司蔬菜的平均价格,大概每公斤便宜了40泰铢,折合人民币约8元。差价使得宋威公司的农产品逐渐占领泰国进口蔬菜市场40%至50%的份额。

到2010年1月1日自贸区正式成立时,宋威公司迎来政策上的叠加优势。“早期收获计划”中的产品,于2010年在中国与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的新东盟四国中实现双边零关税。抓住这一机遇,宋威公司自2010年之后出口量大增。2010年全年,出口创汇3297万美元,同比2009年的1115万美元几近翻了两番;2011年尽管遭遇了泰国洪水的袭击,出口量仍然保持上升状态,截至11月,出口创汇4900万美元。

来源:云南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