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李发强、周祖健等13人以及重庆市永川冠南烽烁油脂厂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一案。该案因涉案人数多、查扣数量大,被称为重庆市最大的“潲水油”案。
(2月7日《中国青年报》)
值得关注的是,庭审中几乎本案所有被告都表示,用潲水油制造食用油,是业界的潜规则,大家对此心知肚明,但没人管它,只要能赚钱就行。这不禁让人深思!从硫磺熏制生姜是行业“潜规则”,到往蛋白粉或饲料中加入有毒化学物质三聚氰胺是奶粉行业长久存在的“潜规则”,再到这次潲水油炼制食用油成油脂行业“潜规则”,不禁想问,在食品安全领域到底有多少“潜规则”?推荐阅读很多人的手机上流传着一则短信,充满了让人心酸的自嘲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没有人把这当笑话,这是国家质检总局2007年发布的进入食物的化工原料的名单。然而,在被发现并曝光前,都是“合理”的存在。
面对这样“潜规则”,为何出现“集体沉默”的病症?在我看来,除了归咎于职能部门的监管不力和法律制度存在漏洞外,公众自身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回到“潲水油”案上来说,如果全中国整个油脂行业数以万计的普通员工,能有一个人站出来揭发,让“潜规则”暴露在阳光之下,那么这个所谓的“潜规则”还能长久存在吗?
在一起共生共荣的社会,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社会道德和义务的承担。面对危害公众健康与安全的“潜规则”,每个人都可能是受害者。面对食品安全领域的“潜规则”,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说不!
孙瑞灼(福建福州 公职律师)
来源:扬州新闻网-扬州晚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