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是世界最大的虾产品生产国。受洪灾影响,2011年泰国养虾业总产量仅60万吨,下降6%,出口量约36万吨,下降8%。据统计,泰国养虾业主要集中在南部素叻、宋卡、洛坤等地区,2011年产量达33万吨,其它产地包括东部地区(15-18万吨),以及西部安达曼海沿岸的甲米地区(9万吨)。尽管总产量下降,但2011年出口额仍增长了10%,达1011亿泰铢(约合33.7亿美元),主要出口市场包括美国(46%)、日本(20%)、欧盟(16%)等地。
泰国虾业协会(thaishrimpassociation)预测,2012年泰国养虾业前景乐观,总产量和出口额都有望增长10-20%。该机构认为未来泰虾出口将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一是传染性疾病,尤其是对白对虾构成威胁的肌肉坏死病毒(infectiousmyonecrosisvirus);二是进口国的贸易壁垒;三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四是世界范围的经济低迷。其中潜在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供应方面的影响
泰国虾业协会主席宋萨克(somsak)表示,今年一些主要虾生产国如印度、越南、印尼和中国都将扩大生产规模,其中印度将增加大尺寸虾的养殖数量,越南计划将中尺寸虾的产量提高10-20%,印尼在遭遇大范围虾类疾病影响后也将提升产量,中国由于国内消费市场需求上升,已从出口国转为进口国。另外,目前泰国产品以南美白对虾(vannameishrimp)为主,而中国市场青睐附加值更高的黑虎虾(blacktigerprawn),随着虾苗繁育技术的突破,甲米地区的养虾业组织期望尽快提升该品种产能。
二、市场需求方面的影响
美国和欧盟作为最大进口市场,尽管目前遭遇经济危机,但仍对进口虾产品保持较高需求。不利因素是,美国商业部正在考虑终止对泰国虾类产品的微量倾销裁定(minimismeasure),泰国虾对美出口将面临更高的关税和进口限制。欧盟也考虑削减给予包括泰国在内部分贸易伙伴的普惠制(gsp)优惠待遇,目前泰国虾出口欧盟享受的优惠关税率是鲜虾4.2%,加工虾类7%,如该税率上调将会影响到泰国产品的竞争力。泰国虾业协会与泰国商业部正联合就此与有关方面开展磋商。
来源:转载: superman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