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大米出口何以世界第一
泰国官方数据显示,虽然2011年遭遇特大洪水的冲击,但其世界最大大米出口国地位不可撼动,2011年大米出口量高达1060万吨,总金额近2000亿铢。今年1月至4月,出口量超过270万吨,仍居世界第一。
人们不禁要问,总面积不过51.31万平方公里、传统农业色彩浓郁的泰国,缘何成为世界米仓?除了得天独厚的气候、雨水、适宜耕地及传统农作物等自然资源外,重视大米生产的举国体制和政府鼓励扶持政策,也是成就泰国大米成为世界品牌的主要原因。
首先,泰国长期坚持农业优先的国民经济基础战略。1982年,泰国政府制定了以新兴农业工业化国家为目标的发展战略;1995年,泰国政府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生产和推动农业新技术的应用;2000年,泰国政府开始实施提高生产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出口竞争能力的重点扶持战略。
其次,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世纪60年代以来,泰国政府累计投入数千亿泰铢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其中优先发展农田水利和乡村交通。泰国的农田水利和乡村交通在东南亚国家中应该说是比较好的,并为农业生产、农产品运输流通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第三,以先进农业科技支撑和促进大米生产。其中,坚持培育推广大米优良品种,始终是泰国政府农业部门长期坚持不懈的工作,泰国茉莉香米就是最好的佐证;引进推广先进加工设备和科学加工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精米率;本着简便、经济、实用的原则,向广大农户推广稻米种植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术;制定严格的大米质量标准。泰国大米标准是目前世界上所有稻米生产国标准中最为规范和详尽的,并对泰国大米的出口质量起到了很好保护作用。
第四,重视促进大米生产发展中的政府行为。泰国政府在多个部委中设立了促进大米生产的农业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或实施部门,充分体现政府专门机构在农业发展中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坚持实施农产品价格补贴政策及农业投资与信贷政策,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和经济利益,解决大米生产资金短缺的后顾之忧。泰国商务部还专门制定了促进稻米生产和出口的战略,主要内容包括降低生产、营销和出口成本,调整国内大米贸易,发展围绕大米生产加工的服务业等。
来源:中国经济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