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全球粮价高企 输入型通胀暗涌
2024-05-07 22:25    7767 来源:国际商报

业内人士指出,国际粮食价格上涨或对国内粮食价格产生影响,因此,不可对输入型通胀的风险掉以轻心。这种潜在的输入型通胀会加大政策制定者在通胀和经济增长之间权衡的难度。此次20国集团(g20)出面对国际粮价进行干预,必将影响到中国,甚至可能会改变全球经济风向,增加滞涨的风险。

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最新趋势,粮食进口成本至1.24万亿美元,接近历史纪录值,小麦、大豆和玉米涨幅在大宗商品中一马当先。并且联合国粮农组织警告说,如果一些国家因担心受旱灾影响粮价可能上涨而限制它们的出口,世界可能发生一次类似2007年~2008年的粮食危机。

极端气候影响引发全球粮价及肉制品价格波动,对全球人口第一大国和粮食消费大国中国有何影响?我国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涨幅两年多来首度跌破2%,粮食价格上涨对中国国内市场而言,是否意味着输入型通胀的魅影开始走近?

美干旱蝴蝶效应殃及中国

自今年春季以来,美国中西部地区遭受了百年一遇的旱灾,而由此引发的粮食作物减产及后续的粮食价格波动也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据悉,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期货上周上涨0.8%,是美国1988年大旱以来连续两个月的最大涨幅。大豆期货涨近1%,小麦期货也在下跌3%后,追随着玉米和大豆期货的涨势,上涨了0.4%。“国际价格上涨从两个渠道影响国内价格:一是价格趋同,二是进口成本上升。中国是主要粮食进口国,尽管可以通过调整进口的时间来降低进口成本的影响,但投放储备也只能暂时平抑价格上涨,因此不能轻视。另外,粮食价格上涨会带动包括大宗商品在内的其他商品价格上涨,尤其是全球流动性过剩,进一步助推价格上涨。”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丁志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李长安也向本报记者表示,美国是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和输出国,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贸易伙伴,美国的大豆有60%出口到中国。因此,美国干旱对中国的影响很直接。

存在输入型通胀风险

来源:国际商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