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全球粮食市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玉米、小麦、大豆产量和出口量均位列全球前茅,而今年夏季以来美国50多年来的罕见旱灾直接导致粮食产量锐减。这更是让本已饱受争议的玉米乙醇再次腹背受敌,美国力推玉米乙醇的做法也被置于风口浪尖。
“要粮食还是要燃料”争论升级
受大旱影响,3个月内,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期货价格飙升了50%,攀上历史高位,甚至一度突破8美元/蒲式耳(1吨玉米=39.37蒲式耳)。美国农业部9月12日发表报告,预计今年美国玉米产量达107.27亿蒲式耳,较去年产量下降13%。
美国玉米产量的40%用于生产乙醇,乙醇提供了美国汽车燃料的8%。大旱使美国国内围绕“要粮食还是要燃料”的争论再次升级。支持和反对玉米乙醇的争论,让爱荷华等农业州(它们受益于玉米价格上涨,其中一些州可能在大选中起到关键作用)与德克萨斯等畜牧业州(认为乙醇正推高其投入成本)形成尖锐对立。
上个月美国畜牧业、家禽养殖业和饲料行业的19个组织上书美国环保署,呼吁豁免美国可再生燃料标准(rfs)项目中规定的今年剩余燃料乙醇强制添加份额,并减少明年的部分强制添加份额,以应对美国玉米行业遭遇半世纪以来最大幅度的减产,从而降低玉米价格的涨幅,保护畜牧养殖行业的利润。环保署须在11月中旬前做出决断。
美国玉米出口量占到全球玉米交易量的40%。从国际舆论看,近期,法国、印度等g20成员国,也相继表达了对美国乙醇政策的担忧。联合国(微博)粮农组织警告称,美国国会应立即暂停“40%的玉米生产量用于乙醇生产”的指令,以避免粮食危机。
美乙醇生产商承压
来源:本网论坛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