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水稻病毒病防控技术要点
2024-05-07 21:04    5198 

水稻病毒病发生具有暴发性、间歇性和迁移性。水稻病毒病发生轻重与耕作制度、传播介体的发生量与迁飞规律、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等密切相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抓好治虫防病,耕作制度和品种合理布局。主要的防治措施有:

一、加强监测预警加强稻(秧)田及田外寄主飞虱,叶蝉的监测预报,有针对性地指导防控工作。

二、选用抗病品种这是防治病毒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同时注意品种合理布局,避免生育期不一致的品种混栽。

三、切断毒源清除田周边杂草,减少虫源。同时抓好冬防,重病区晚稻收割后要冬犁晒田,清除再生稻和田边、沟边看麦娘等杂草。

四、抓好栽培管理

1、历史病区,在生长适期内适当调整水稻播、插期,尽量将水稻发病敏感时期与传毒媒介昆虫发生高峰期错开,晚稻秧田尽可能远离早稻田。

2、加强水肥管理,对发病田要及时排水晒田,施用速效肥,增施磷、钾肥和农家肥,增强水稻抗病抗虫能力。

3、加强田间检查,及时拔除病株。

五、治虫防病把带毒虫消灭在传毒之前,尤其是抓好早稻收割时带毒虫向晚稻秧田和早插本田迁飞时的治虫工作。

1、做好种子药剂处理,每公斤稻种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克,待药液充分吸收后播种。

2、秧田宜选择远离病田,提倡集中连片育秧。在播种前做好秧田四周作物或杂草上的飞虱与叶蝉防治。积极推广防虫网育秧,可有效预防水稻病毒病大发生。

3、飞虱发生较轻的要注意喷施秧苗“送嫁药”,可预防稻瘟病和飞虱传毒。

4、在秧苗2-7叶期和大田初期,应持续做好稻飞虱、叶蝉防治,

5、发病初期用抗病毒制剂喷施,对水稻病毒病的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来源:上杭县下都乡农技站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