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历史悠长、尽人皆知的丝绸之路相比,茶叶之路几乎是一条鲜为人知的古商道。在丝绸之路衰落后兴起的这一条国际商道,由中国东南地区向北延伸,穿越茫茫戈壁草原,横跨西伯利亚,最终抵达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但是,在繁荣热闹了两个多世纪后,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如今,在茶叶之路沿线的中国、俄罗斯、蒙古三国多个城市的努力下,沉寂百年的茶叶之路正在悄然复苏。
1693年是中俄两国政府签订《尼布楚条约》的第五年。此后不久,中俄之间一条便捷的商路被开辟出来。这就是从俄罗斯西伯利亚重镇伊尔库茨克城出发南行,越过边界经库仑(今蒙古国乌兰巴托)通向北京的商道。
“虽然这条商道是以茶叶命名,但茶叶只是大宗货物之一,其他如丝绸、药材、干果等货物数量也非常庞大。同样,俄国的皮毛等畜产品也沿着这条商道流入中国市常”著名作家、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会长邓九刚说。
茶叶之路在中国境内出现了两条支路:一条向东到北京、天津以及山东、河北、河南;另一条直向南插,经山西过黄河直插汉口。两条路继续分为更多的支线,流向福建武夷山、上海、杭州等地。
各地的货物用车和船运到归化(今呼和浩特)之后,一律改由骆驼载运,一路向北运送到蒙古高原、西伯利亚以及俄罗斯。
据文献记载,1777年经茶叶之路开展的贸易额达600万两白银;到1843年,经茶叶之路开展的贸易仅茶叶一项就达12万箱;1821年至1850年,经茶叶之路开展的中俄贸易占俄国对华贸易总额的40%至60%。
但是,繁荣热闹了200多年的茶叶之路,自19世纪开始滑向悲情岁月。
邓九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说,由于中国的茶叶出口,英国在与清政府的贸易中处于长期巨额逆差,在此刺激下,英国不仅发动了鸦片战争,还开拓了印度、斯里兰卡等地区种植茶叶。此外,随着中俄之间海运的扩大,北上的陆路运茶商道逐渐萎缩。1905年,横贯西伯利亚的大铁路全线通车,中国南方的茶叶,绝大部分由火车输往俄国。
驼铃远逝,古道悠悠,曾经的辉煌已经湮没在荒草的深处。不过,上世纪中叶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茶叶之路沿线的中俄蒙三国多个城市的努力下,沉寂百年的茶叶之路正在悄然复苏。
来源:第一茶叶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