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如何大力推广小麦、玉米两晚栽培技术
2024-05-07 20:50    1741 

平山县位于冀西太行山东麓,小麦、玉米是平山县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近55万亩,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80%以上。种植制度大部分是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为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节约成本,进一步挖掘两大作物的增产潜力,必须大力推广以玉米晚收、小麦晚播为主要内容的“两晚”增产技术。

一、小麦、玉米两晚栽培技术的概念

“两晚”增产技术,是指在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域内,通过适当推迟玉米收获时期和小麦播种期,使小麦、玉米充分发挥增产潜力的节水、稳产、高效栽培技术。简单的说,就是玉米晚收、小麦晚播。“两晚”增产技术适宜在我县推广,在基本上不增加农民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的情况下,可以大幅度提高小麦玉米的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

二、当前我县小麦、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当前,我县小麦―玉米生产中,普遍存在“两早”问题,一是夏玉米收获偏早:玉米未完全成熟,9月底,不管熟不熟,农民就开始收获;二是冬小麦播种偏早:大部分播种时间集中在10月1-5日,小麦播种偏早,极易造成小麦冬前的旺长和病虫草害、冻害的发生。

“两早”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一是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老百姓一直认为秋播小麦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秋分麦入土”等,有两个因素被老百姓忽视了,一个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暖冬气候影响,小麦越冬期积温增加明显,冬前积温增加50-80度,由于冬前积温增加明显,加之底肥充足,倒致小麦冬前旺长而遭受冻害的几率大幅增加,另外一个是现在大部分小麦品种冬性较上世纪80年代前的品种冬性要弱,耐寒性相对要差,早播旺长抗寒性差,适当晚播有利于安全越冬。二是抢农时、盲目跟从所致:有的是抢墒播种,水浇条件不好的怕晚了地干出不了苗,水浇条件好的又怕晚了还得洇地造墒推的更迟;有的是趁中庆节放假人手多,抢收抢种完事省得牵挂,有的还怕偷秋的,收不回家叫别人给收了;有的干脆就是盲目跟从,见别人家进度非常快,怕跟不上步伐。

2、玉米早收、小麦早播的危害

来源:河北平山县农业局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