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申请国家地理标志的呼兰大葱近来陷入尴尬境地,由于包括冷库保鲜车在内的“冷链”系统建设滞后,无法“错时销售”对抗山东寿光大葱,同时在北京等地可以轻松卖到2元每斤的呼兰大葱,也只能窝在家门口“忍受”每斤1元的低价。为此,尽快打造“冷链”,让我市包括呼兰大葱在内的众多“北菜”顺利“南运”已迫在眉睫。
品牌大葱 卖不上品牌价
呼兰大葱于1949年在我省开始种植,独特的黑黏土赋予了它“辣味浓,葱秆长”等众多优点,呼兰大葱因此蜚声全国,在我市秋葱市场上占据四成份额。目前正值秋葱上市,但很多市民发现,同其他产地的大葱相比,每斤0.8元的“呼兰大葱”并没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呼兰区原野村利民蔬菜合作社社长张本路遗憾地告诉记者,当年,呼兰大葱因为种植早以及高品质而一枝独秀,佳木斯等地的商贩要靠关系才能收到葱,而随着各地大葱种植面积的发展以及呼兰大葱种植户品牌意识差,呼兰大葱已风光不再。而更让众多种植户心焦的是,目前,品质不如呼兰大葱的山东寿光大葱在海南已经卖到了每斤2元的高价,而呼兰大葱却只能窝在家门口卖低价。
“冷链”缺位 每年少赚3亿元
说起呼兰大葱的内忧外患,张本路一脸愁容。首先,农户品牌意识差,众多农户分散经营,遇到商贩收葱竞相压价,以致于与其他产地的大葱在价格上相差无几。
来源:中国水果蔬菜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