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从耕地碱化贫困村到冬枣种植专业村
2024-05-07 19:29    1522 来源:作者:

每到金秋时节,山东沾化县大高镇大张村的冬枣园里,大片冬枣树枝头硕果累累,枣果飘香,从广东、重庆、四川、东北等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商客从这里满载而归。而早在十几年前,大张村还是一个耕地碱化的经济贫困村。随着冬枣种植在全村的推广,大张村一步步发展为有名的冬枣种植专业村,村民的日子,也像挂满枝头的冬枣一般,愈加红火、甜蜜。

从几亩小树苗到千亩冬园

在大张村,说起冬枣,就像提起自家的孩子,这里几乎家家户户村民都种着枣树。90年代初,大张村是出了名的穷村,土地少,耕地位置偏远,盐碱化严重,这对靠种植粮食为生的村民来说,只能愁苦地坐等少得可怜的收成。

1990年,村民张玉华听说县里开始推广冬枣品种,便有了试一试的念头。1993年,张玉华托朋友买了些枣树苗回来,自己承包了5亩地,种了两年后开始嫁接冬枣。1998年,张玉华的冬枣树第一次丰收了。“那年一共卖了十几万块钱!”挣这么多钱,张玉华说什么也没想到,“当时种冬枣的还比较少,价格也比较高,就赚钱了。”

看到张玉华的成功,村民们都跃跃欲试,但还是处在零散种植的状态。到了2000年,村里决定将土地集中在一起,5亩一块,村民分为五个小队,一个小队14块地,承包到每户人家,开始大面积推广冬枣种植,进行专业化发展。

“一开始,技术是个难关。”张玉华说。冬枣树需要嫁接,当时村民经验少,技术不成熟,也没有专业人员,只能在种植过程中慢慢摸索、改进。

为了帮助村民提高种植技术,改善管理,村里开始组织专业户集中学习和培训。每年市、县林业部门,派来专家来进行实验、示范,指导村民种植技术和防治病害的方法。说到这里,大张村党支部书记张立新笑着说:“以前都说冬枣农药打得太多,那是因为原先农民不懂专业知识,又怕枣树得病。但现在不同了,经过学习,大家懂得了科学用药,并且在冬枣采摘前一个月,便全部停止打药,不让农药残留在枣上。”

来源:转载: superman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