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守望老字号、老行当、老手艺
2024-05-07 18:31    1086 

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过去。听着“不欺客,要实诚”的朴素道理,心生温暖,回味良久。老字号、老行当、老手艺沉淀下来的不仅是对昔日的记忆,还有值得传承下去的职业信念,比如热爱,比如坚守,比如真诚,还有信心和希望……

“谦祥益”情结抹不去

眼看就要过年了,73岁的高焕花一步步踱进她的布店,“不来怎么行啊,不来想得慌。”高焕花与熟人打着招呼。她戴上套袖,打开门楣上写有“进口布料”字样的店铺门,拿起长长的挑竿打开灯,把堆在墙角的一卷卷绸布小心翼翼地挪到门口,接着走进对面门头写有“精纺毛布”的铺子,用笤帚仔细地掸掸布上的灰,然后,她戴上老花镜,翻起报纸。

“奶奶,生意好吗?”

“哪里好,这些货愁得我都要掉眼泪了。一个人也没有,处理都处理不了。”她指着过道上写着“大削价,纯毛格子原价80元/米,现价28元/米”字样的几卷布说,“嫚,我和你说。卖布这个行当不行了。”说起店里的生意,老人不停地摇着头,“过去的人认识布料,现在的年轻人只看花色,不识布料的好坏。”边说她边捶捶自己的腿,“我的腿疼得要命,心里更是愁得慌。”

高焕花的三间布店位于小鲍岛民俗村二楼,一间放毛料布,对面的铺子卖丝绸,还有一间铺子卖纯棉布。三间铺子规模不小,整整齐齐、各种颜色和花样的布料一眼望去更是颇为壮观,只是有些冷清。记者待了一上午,就见到三四个人来割布。

高焕花告诉记者,她原来在北京路的谦祥益商厦卖布,2009年6月搬出来,虽然现在的店面地角不好,但因为房租低,她还是搬到了这边,她自己给店另起了个名字,叫萬祥益。“三年来年年亏损。”但说起过去的经历,她又颇为自豪,“年轻时进货,哪里我都跑遍了,香港、珠海、流沙、杭州,上海毛纺厂、杭州丝绸厂、扬州毛纺厂,这些布就是从这些地方进的货。2000年以前,尤其是1993年、1994年的时候生意最红火,一天最少卖五六十米的布,一天卖个三四千块钱很平常。顾客不光是青岛人,外地人、外国人也很多,过去‘上青天的名号很有名,外地人到青岛来是一定要带些纺织品回去的,他们就去谦祥益买。”

来源:青岛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