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说,“要为人民幸福而发展,这是一个最好的经验,也是最深刻的教训”。谈到社会矛盾问题时,他说发展不能以牺牲群众的当前利益为代价。(《新快报》1月17日)
“受考验的不是发展经济而是社会矛盾。”对于当下中国而言,这不仅是广东所面临的考验,也是整个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而社会矛盾也与日俱增。这是我们为经济发展所付出的必然代价。
发展经济本是为了使民众生活更幸福,遗憾的是,在以往的发展模式中,一些地方官员更多强调发展的重要性,总觉得有些民生问题可以放一放,似乎发展起来了这些民生问题就都解决了。事实上,当社会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屡屡爆发,民生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发展也相应受到了影响。
当社会建设在许多方面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时,民众的社会诉求就会越来越多。像广州出现的“口罩男”、“光头哥”、“举牌哥”,反映的都是一种社会诉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同社会群体的民主意识也在相应提高,这也是当前社会矛盾愈发凸显的内生动力。
早有学者指出,中国当前的社会矛盾,首先是经济主体为积累经济资本而竞争所派生出来的。比如,有些地方因为追求gdp,就给资本以“特权”,这必然产生严重的分配不公和环境灾难,导致两级分化和所谓的“仇富”。其次,官商勾结加剧了社会矛盾。比如,一些掌握着经济资本的企业家通过金钱来换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身份,参与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参与管理政府,政府、政策、法律久而久之就可能沦为“资本家”的机器!
认识到中国社会矛盾的根源所在,“以发展经济来化解社会矛盾”的施政思路就该有所纠偏。而办法之一,就是进行社会建设。
当下中国的社会建设,最大的问题是政府太强大,以至形成“社会全能政府”。不少地方政府有意阻止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以致社会缺少自治力量和活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