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亚洲对虾的总产量低而虾价却处于被动之中。虽然行业提供了很多增加产量的新办法但是未来的形势依旧严峻。
据各个国家的对虾产业评估结果统计,2012年亚洲的白虾和草虾的产量与2011年相比减少了11%。产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归咎于ems,这种疾病从 2009年开始就在中国发现,2010年又在越南发现,2011年与2012年相继在马来西亚、泰国爆发(flegel,2012)。白斑、白便、传染性肌肉坏死症以及黄头病等疾病也部分的给产量减少带来了影响。草虾在一些产量最高的国家内持续减少。
ems的病因至今尚未查明,相关的研究也正在持续的进行。2012年8月,在亚太水产协会的组织下召开了一个旨在更好的推动行业相互协作,资源共享以利于更快的探索出ems病因的区域性研讨会议。为了更好地提高产量,虾农们需要采用综合手段来处理池塘水质以便于给虾苗提供更加稳定的生存环境。养殖专家和疾病专家们建议虾农们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关注虾苗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努力探寻如何提高虾苗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正大集团的陈明典博士说pl40 以后的虾苗更能够抵抗感染,同时合适型号、数量以及足够配置的增氧机对于养殖来说亦非常关键。
饲料厂、添加剂公司奋斗在帮助虾农客服ems问题的第一线。越南的昇龙公司与海因特正在合作向虾农推介一种新型的养殖模式,而cj食品公司也在与印尼对虾协会合作鼓励越南虾农采用配备蓄水池并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的方式进行养殖,这种方式在印尼的楠榜省获得了成功。
(一)虾苗供应与质量
来源:中国水产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