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里农贸市场水果摊上销售杨梅。
六月已至,杨梅已经进入采摘期。对于喜吃杨梅的温州人来说,今年市场上的杨梅到底安全不安全?是市民尤为关心的问题。昨天,微博上有网友爆料“宁波杨梅煮汤惊现浮蜡”,此消息虽未经证实,但是立刻激起了网民关于杨梅食用安全话题的热议。
就此问题,记者于昨天来到我市的杨梅产地,并走访了相关部门。
100%的合格率并不是“定心丸”
和往年一样,今年大棚杨梅已于日前上市,价格虽贵,但令市民提前饱了口福。而露天杨梅,还需一个星期左右才能大规模上市。
今年我市杨梅专项治理检查从4月10日开始,将持续到7月5日。“上个月就召集协会里的果农开了会,采摘前一个月不能喷农药,是每年动员会议的重点”,茶山杨梅协会会长陈迪林说。市农业局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则对各农药店的违禁农药进行了一番排查。各村、街道也在各进山路口“设岗放哨”,严防违禁农药进入果园。可以说,在源头和渠道上,我市努力对违禁农药进行阻断。“我市去年杨梅抽查合格率为100%”,市农业局特产站站长王一光介绍说。
100%的合格率,是个抽查数据,可见我市对此的重视。但是,这100%的合格率,却仍然不能让市民安心。据悉,我市具有杨梅农药残留检测能力的市级检测中心现有三家,具有检测能力的机构只覆盖到县一级。而在我市的“邻居”仙居县,除了县级检测中心外,还在20个乡镇(街道)和四大杨梅批发市场,建立了28个检测站;并在231个村,聘请了236名杨梅质量监督员。无怪乎,仙居杨梅以“安全”为傲,白纸黑字的检测报告,是给市民吃了“定心丸”。
而在我市,杨梅的安全更多的是靠果农的自觉自律。“卖出去的杨梅,若有农药残留,别人不知道这是哪家的,就会说茶山杨梅不安全。保证区域内杨梅的安全,是对茶山杨梅这个品牌的负责。”陈迪林说,毕竟杨梅打不打药,就连经验丰富的果农也不能完全准确辨认,更何况是一般市民。
“罗幔技术”,还需接受市场检验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农药使用量,除了加大检测的力度外,引进新技术也是市农业局每年重点推广的内容。今年,市农业局从台州黄岩引进“罗幔技术”,在全市范围推行试点。
来源:中国水果蔬菜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