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usda公布了截止6月1日当季农产品季度库存和种植面积报告,虽然显示出新年度大豆面积增加,丰收预期显著,但陈季库存供应紧张却也进一步加剧。在当下国内生猪、家禽等养殖业稳步恢复阶段,库存较低的饲料企业存在豆粕等饲料原料的备货需求。同时,随着预售合同的执行,豆粕的供应增幅较为缓慢,在新季大豆收割上市之前,豆粕仍将呈现近强远弱格局。
美国农业部在6月28日公布,截止6月1日当季美国大豆库存为4.35亿蒲式耳,低于此前市场的平均4.41亿蒲式耳的预期。由于美豆压榨和出口一直良好,其陈季大豆已经供应紧张,这在usda的供需报告、周度出口销售等报告中,基本得到证实。按照美国农业部6月供需报告公布的预期,其2012/13年度大豆出口目标为3620万吨,而截止6月6日,美国已经销售陈豆3666万吨,装船已经完成3500万吨,可见若不洗船,即便不再新增出口,美豆的年度出口任务也已经超额完成,于是5、6月美国部分企业从巴西、巴拉圭等国进口大豆,进行生产压榨使用,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一点便继续支持了陈季对应的近月市场。
避开国际市场不谈,我国豆粕市场的供需结构目前也呈现出近强远弱的状态。截止6月28日,我国港口地区豆粕库存为55.3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30.6万吨,较2012年12月底略微减少9.2万,较上月环比则增加16.1万吨。这表明国内豆粕供应的紧平衡格局正缓慢改善,尤其在6、7月南美大豆集中到港的状态下,豆粕库存缓慢恢复,不过,8、9月大豆到港料减少至950-1000万吨,且国内豆粕目前多以合同预售模式为主,而预售周期已经部分进入8、9月,于是南美大豆6、7月的集中到港,并不会给近月豆粕带来过大压力。而中国、美国大豆上市的新季,则会集中对市场构成冲击,并很可能使紧平衡的豆粕向宽松环境转变。
来源:中国证券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