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的渔业资源已经告急,各地区也在不断的采取多项措施进行修护。例如,近日正式结束的黄渤海休渔期,此次休渔历史三个月,那么休渔效果如何呢?
随着9月1日渤海开鱼,记者走访天津市王顶堤水产批发市场、老板娘水产批发市场以及北塘渔港交易市场发现,这些海鲜集散地来自渤海的海鲜仅有皮皮虾、海虹等不足五种。据渔民和海鲜经营者介绍,二十多年前渤海盛产的野生带鱼、黄花鱼、鳓鱼、真鲷、野生牙鲆等海产品,现在已逐步从消费者的餐桌上消失。仅有的海虾、海蟹等品种,也绝大部分以养殖为主,口味大不如前。
王顶堤水产批发市场是北方地区最大的水产品集散地。9月2日,天津渔业网公布了该市场的一份“海产品报价单”,上面罗列着共计18种海产品,产地为天津的仅有“养殖虾”一种。王顶堤水产品批发市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市场日交易海产品几十万公斤,约90%都是来自黄海、东海、南海,以及进口,来自渤海的仅占很小比例。“多年来,除了适应能力强的皮皮虾外,渤海‘无鱼可打’已成常态。海水污染加上野蛮捕捞,已使渤海成了‘死海’。”
渤海鱼产量急剧萎缩
针对“渤海鱼类在海鲜市场占比很小”这种说法,记者日前来到北塘渔港进行调查。公开资料显示,北塘渔港历史悠久,是天津市最大的群众渔港,2010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二十家“全国文明渔港”之一。但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显赫的渔港,9月1日已开渔,他们的收获到底怎样呢?
记者在现场看到,开海后的渔港里,停靠着几十上百艘大大小小的渔船。但是,岸边来批货的人则很少,回归的渔船上基本上见不到多少海鲜。数百米长的岸边,仅有一处正在交易的摊位。渔民李玉焕的面前,摆放着3个水盆,第一盆里盛放着六条七八公分长的海虾,第二个盆里盛放着一小堆海螺,第三个盆里盛放的是七八条海鲇鱼,体长仅五公分左右,身体呈半透明状,闪着粉红的光泽,趴在盆底一动不动。
来源:今晚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