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大豆种植面积萎缩,进口大豆数量猛增,东北大豆加工企业九成关门,这样的新闻报道再次成为舆论的热点,类似的情况在5年前就出现过,并不是今天才发生的新问题。
国产大豆在与进口大豆的竞争中,全面处于下风,原因也不复杂,老外比中国人更有眼光,更有决心,手段也更高明。
今天中国进口的大豆大约有一半来自美国,美国大豆能有今天的市场地位,与30年前的一个决定密切相关。
1982年美国大豆协会在中国开设办事处,在当时,这是一个被认为不可思议的动作。
一位行业内的资深人士(美国大豆出口协会驻中国首席代表张晓平,不具名)对本文作者说,当时中国还是世界主要的大豆和豆饼出口国,在国际市场和美国大豆产业是竞争的关系。到中国这个竞争对手国家来设立办事处,推广美国的大豆和大豆产品,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自然会引起大量的质疑和争论。但经过认真研究,美国大豆协会的农民领袖们意识到,中国人口众多,改革开放处于最初的阶段,中国的动物养殖水平很低,中国的饲料工业还刚刚起步,未来的市场前景广阔,可以通过推广豆粕(3221, -6.00, -0.19%)的使用,扩大中国国内的豆粕需要,既满足了中国经济发展自身的需要,又为美国大豆产品拓展了国际市场的空间,是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关系。后来的历史证明了当初一部分大力支持设立办事处的农民领袖们的远见卓识。
来源:一财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