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晚,公安部正式公布2013年十大经济犯罪案件,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sk)在华行贿案位居“十大”榜首。
事实上,医疗反腐在中国正在常态化。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定,自2014年3月1日起,5年内两次及以上进入“黑名单”的药企,两年内将禁入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和接受财政资金的医疗卫生机构。
gsk已明确表态,取消医药代表“以销售业绩论英雄”的薪酬评价体系,且不再为医生提供参会费、讲课费两项可能导致违规的资助。然而雄心勃勃的改革背后难免曲高和寡,几乎所有的外资药企都表示不会跟随“葛式改革”。
□变局
决心叫停回扣式售药
2013年12月17日,因行贿医生接受中国警方调查5个月,gsk终于下定决心,开始调整在华药品销售模式。而这一转变距离2011年gsk因行贿收到美国政府30亿美元天价罚单,率先在美国调整医药代表薪酬评估体系已过去两年时间。
gsk中国提供的官方文件显示,自2014年1月起,公司将对直接面向处方医生的销售员工的评估和薪酬体系进行根本性调整。在新体系下,销售员工的奖金计算不再以个人销售指标的完成情况为基础。取而代之的是,公司将根据专业知识、服务质量、对公司价值观的践行程度、公司整体业务表现对销售员工进行考核。
“gsk是中国第一家进行这项调整的医药企业。新的薪酬体系将适用于gsk中国所有和处方医生联系的销售员工,包括医药代表和销售经理。该体系将于2015年初在gsk全球所有运营的国家全面执行。”gsk中国方面表示。
gsk正急于改变在中国的负面形象。此前,据公安部通报,gsk中国为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曾利用旅行社渠道,向政府官员、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行贿。包括中国区4名高管在内的超过20名药企和旅行社工作人员被警方立案侦查。
来源:京华时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