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进口蜜挤占市场 澳蜂蜜产业劫后重生再遇难题
2024-05-07 10:14    8275 来源:作者:

在经历严重的蜂蜜短缺后,澳洲知名蜂蜜品牌beechworth honey所有人jodie goldsworthy与一些老客户联系,告知公司可继续向他们供应蜂蜜,然而得到的回答却令她感到惊异。

acb news《澳华财经在线》报道,受干旱和丛林火灾影响,过去两年中,澳大利亚蜜蜂数量减少了30%,国内最大蜂蜜加工企业的产量则挫减50%以上。许多制造商使用进口蜂蜜填补空缺,但goldsworthy女士没有这样做,她选择牺牲收入以后持保证品牌诚信。

欧洲议会2014年一份调查报告发现,蜂蜜是最容易出现食品诈欺的前十大商品之一,澳竞争消费委员会(accc)已就将进口蜂蜜谎称作100%本土制造的问题处罚多家企业,遭查扣产品多采自土耳其甘蔗作物。

goldsworthy女士表示,她并不信赖进口蜂蜜,这种产品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一些肆意妄为的运营商不会将所有配料都标出来。accc主席西姆斯(rod sims)也曾对相关健康风险作出警示,“你不知道会不会含有致过敏的东西。我们查到的蜂蜜箱里存储的不是蜂蜜,而是从某些植物根茎中收集的蜜”。

尽管如此,beechworth一些在蜂蜜短缺期依赖进口蜂蜜的商业客户不愿意重新用回澳洲产品。goldsworthy女士称,在与一些大客户交谈时,发现自己不具有竞争优势,进口蜂蜜成本要远远更低。

澳洲劳动力成本,以及遵从食品安全体系要求带来的监管和相关成本都在拉大与进口产品的成本差。“我们在与没有食品安全体系的国家竞争,他们没有这些成本”。

据2014年11月澳贸委对淘宝买家三个月内输入的关键词进行分析,以确定哪些澳洲产品最受中国消费者欢迎,在25个类别中,蜂蜜排在第四,仅次于小零食、儿童玩具、啤酒。

经历严重的产量下滑后,澳蜂蜜生产行业出现强劲复苏势头,面对意外出现的“困扰”,澳政府正着力肃清市场,维护食品行业诚信性。

蜂蜜、橄榄油造假、海外产啤酒贴“澳洲制造”标签、patties food毒莓风波中原材料供应环节令人质疑等问题使得澳民从对食品标签关注度骤然提升。为维护澳洲食品高品质、清洁、健康的国际声誉,保障食用安全,上月底,澳联邦政府审批通过了新的食品标示制度规定,要求企业真实、准确披露原料信息,如果某种澳洲食品产自海外,在重新包装过程中,标签上必须注明原产地信息,并进一步阐明澳大利亚“××制造”的定义。

受益于产业回暖,澳大利亚最大的蜂蜜生产商康蜜乐公司(capilano honey,asx:czz)2015上半财年(2014年6月-12月)业绩突出,产品出口增加,在澳洲本土市场的产品售价也有所提升,净利润增长了73%,达360万澳元。

来源:作者: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