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广东省食药监局发布生食海产品消费安全提示
2024-05-06 22:22    4806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生食海产品属于高风险食品,饮食不当会引起中毒。餐饮服务单位经营生食海产品必须取得“生食类食品制售”的许可项目,具备专门加工制作场所和工用具。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提示广大消费者:

1、生食海产品前,首先要查看该单位《食品经营许可证》上“经营范围”是否标注“含生食类食品制售”的项目。餐饮服务单位如果未取得该许可项目而从事生食类食品制售的属于超范围经营。在不符合食品加工制作要求的操作环境下制作生食类食品,极易导致由副溶血弧菌等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2、用餐时注意辨别食物的新鲜度。首先,要察看食物是否存在明显的腐败变质或感官性状异常的情况。其次,可通过观察食物色泽是否正常,通过按压观察食物是否有弹性进一步判断食材是否新鲜等。

3、旅游团餐或大型聚餐时建议尽量不要选择进食生食海产品类食物。中小学校食堂禁止加工制售生食海产品。

4、消费者在外出就餐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食物中毒典型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可拨打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热线12331

报告,并保存相关证据,以配合有关部门对事件的调查处理。

科普小常识: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在有食盐的条件下(食盐浓度为3%—3.5%)生长良好,故而得名。该菌存在于近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但该菌既不耐热又不耐酸,只要加热到56℃并持续5分钟,或90℃并持续1分钟,或用1%醋酸处理5分钟,或用稀释1倍的食醋处理1分钟均可将其杀灭。如果处理不当(未经过充分的清洗,或生熟食品的交叉污染),或吃法不当(生吃或半生不熟等,如水焯、盐渍、烧烤等)均可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食物中毒潜伏期一般为11—18小时,最短为4—6小时,长者达32小时,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阵发性绞痛,继而腹泻,每天5—10次。粪便为水样或糊状,少数为粘液或粘血样便,约15%的患者出现洗肉水样便。多数患者腹泻后出现恶心、呕吐,体温37.7℃—39.5℃,重者可出现脱水、休克及意识障碍。其症状类似于痢疾,因此有时易误诊。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