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浙江省消保委发布2018年度典型案例 保健品当药卖8岁女童险失聪
2024-05-06 13:40    2870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昨天,浙江省消保委公布了2018年度十大典型案例,涉及二手车、房地产、保健品、美容等多个行业。其中不少案例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保健品当药品推销,坑人不浅

听信推销员天花乱坠的宣传,把保健品当药品的案例屡见不鲜。2018年初,吴女士向象山县消保委投诉称,她听信县内一家保健咨询服务部宣传,为8岁女儿购买保健食品并当成药品服用了10个月,险致其失聪。

据吴女士介绍,她的女儿患有中耳炎。她在邻居家中接触到该家保健咨询服务部的推销员,在邻居和推销员的共同推荐下,听信了“不用去医院、不用打针吃药,只要吃店里的东西就能包治中耳炎”等说辞,连续多次向该服务部购买了多维锌软糖、磷脂维生素e胶囊等保健食品,支付货款1.2万元。

但服用10个月后,女儿右耳中耳炎不但未好转,听力还日渐下降。于是她带女儿到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就诊,并进行了右侧鼓膜切开手术。医生告诉她,手术很成功但听力可能恢复不到正常水平,如果再迟一段时间就诊,很可能会导致右耳失聪。吴女士认为,女儿的中耳炎最佳治疗时间被耽误,与该店虚假宣传诱骗其购买、食用保健品有直接关系,要求经营方退还货款1.2万元并赔偿治疗费用。

象山县消保委工作人员核查后确定该产品属于直销保健产品。工作人员认为,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的真实信息,不得作虚假宣传。经县消保委工作人员多次调解,经营方向吴女士赔偿8.3万元。

来源:钱江晚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