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安全隐患致伤人事件多发 “自热食品”亟须国标“紧箍咒”
2024-05-06 10:56    3006 

自热食品因其方便、快捷成为很多家庭暑期出游的必备品。近日,记者调查发现,这样一款有望替代方便面的食品“新宠”却暗藏安全隐患——近年来,多地曾发生自热食品伤人事件。有专家直言,自热食品行业并无统一的国家标准。

销量广东居首

登陆网购平台输入“自热食品”,即可搜索到各种自热米饭、自热小火锅、自热粉丝、自热拉面……有消费者告诉记者,这样的产品算是“方便面”的升级,只需按步骤加入水即可自动加热,家庭出游带几份在身边可以随时吃上热腾腾的饭菜。

根据天猫数据统计,自热食品以自热火锅和自热米饭为主。售价集中在20到30元区间,消费群体集中在00后、95后,其中,18到24岁的人群占到47.75%,25至29岁的人群占到19.61%。大学生和刚入职场的白领阶层占比近5成。在省份销量排名占比上,广东以12.78%高居榜首。另有数据显示,近两年来,自热食品市场规模以每年递增20%的速度快速发展,其中,民用自热食品市场规模已超过30亿元。

可能喷出高温液体

正是这样一个新兴产品却让人不那么放心。广州市民欧女士向记者投诉称,“(自热米饭)加水后盒子会膨胀变形,让人都不敢靠近,害怕爆炸。”如果自热食品出气口不慎被堵住或加热包发生破损,很容易造成整体包装膨胀,喷出高温液体,甚至可能引起爆炸。

自热食品“自热”的原因还要从“加热包”上找,记者查看发现,加热包主要成分包括焙烧硅藻土、铁粉、铝粉、焦炭粉、活性炭、盐、生石灰及碳酸钠等。生石灰遇水,会释放出大量热,温度可达到100℃以上。

或产生有害物质

欧女士的担忧并非多余。据媒体报道,近年曾发生多起由于操作不当而导致的自热食品伤人事件。比如,成都一位小伙子在家吃自热火锅,结果导致1厘米厚的玻璃桌炸裂。家住上海静安区的方先生由于加热“自热火锅”操作不当引发爆炸,热液溅至右眼,医生表示该损伤将影响视力。

记者调查还发现,尽管已有一些大品牌积极寻求变革发展之道,如统一给每一份自热米饭“开小灶”都上了保险,但是自热食品行业内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目前自热食品尚无国标,发展十分粗放,主流厂家虽然有企业标准,但也良莠不齐,消费者确实需考虑此类产品的安全性。”他还提醒,消费者在选购自热食品时,需特别注意加热包是否有破损,尽量选择大品牌的产品,且不能让身边小孩自行接触使用。

还有专家表示,自热食品食材在瞬间受到高温,不仅会丢失营养成分,而且可能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等。

链接

多地铁路部门下禁令

据了解,8月初,广西铁路部门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自10月1日起,明确禁止“在动车组列使用能够诱发烟雾报警的自动加热食品”。

记者查询发现,福建也曾出台过类似禁令,上海、成都等地铁路部门也曾提醒旅客尽量不要带自热食品上车。据铁路工作人员介绍,之所以不许自热食品上火车,主要因为“自热食品会产生烟雾,和吸烟一样会触发火警,导致车辆停运”。(作者: 吴珊 谢思思)

来源:金羊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