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经过一个月博弈 7月份后猪价行情趋势理解为四个时期
2024-05-05 21:43    4465 

7月初猪价开始松动,我断定为持续性上涨,与五一上涨不同,经过一个月的博弈,我个人对猪价7月份后趋势的理解为四个时期:

(1)震荡调整期

这出现在前期。应该说6月份牛猪的消灭对猪价的上涨起到了一个很好地催化剂效果,没有这部分产能的殆尽,7月份猪价的上涨应该是乏力的,实际上6月份牛猪出现了无人问津的局面,原因很简单,抛售潮导致的,这进一步把标猪的价格顺带压了下来,本来5月份生猪出栏量应该与4月份差不多的,只是因为出现了暴涨,猪农压栏惜售,打破了出猪计划,而又由于端午后跌价,所以本该在5月份出栏的猪压到了6月份,增大了6月份的出栏量,而市场又容纳不了那摩多,所以在产能依然过剩的2014年6月,降价并不奇怪;6月份产能消化是继4月产能消化的继续,由于压力减小,适龄肥猪减少,7月便出现了曙光反应,不容易,这是2014年春节前后,及1至4月份共同努力的结果。然而产能还是不能完全消化,体现出了7月份的震荡调整。

(2)压栏惜售期,抬高猪价

由于猪价趋涨,7月份的出栏量会比6月份少,8月份会更少,一个月的时间猪的数量不会减少太多,而猪价却更高了,屠宰场收购更困难了,什么原因?压栏导致的!越压猪越难收购,越难收购价越高,只有这样才能推出高价,虽是节日能刺激消费,但压栏的作用对猪价的影响要大于实质消费的效果,平日有平日的压栏效果,节日也体现出节日的压栏效果,在猪周期的不同阶段又会呈现出相应的节日压栏效果。这段时期,人的心理开始认可涨价的持续性,压栏持续,我叫做猪价的稳涨期。

(3)实质意义消费期

立秋后天气转凉,拉动消费,仲秋国庆两个大型节日,这些都是硬件,这对猪产能的消化是一个实质意义的爆发点,压栏心理作用与实质性消费融合在一起,催生今年第一次猪价高峰。

(4)市场理性回归期

这出现在国庆节后。到底市场的需求与产能的过剩呈现于何种状态,这在节后会出现一种较量,这时,市场已回归平静,由于节日压栏雪藏的产能会浮出水面,到底国庆节后如何走势,就看供与求的实质博弈了。(刺笑无魂)

来源:中国食品科技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