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户人家的一个小庄台,居然藏着五六家黑作坊。从这里生产出来的泡椒凤爪、扬州老鹅,居然销往扬州各大农贸市场和街头摊点。上周五,本报以《黑作坊竟泡制“扬州老鹅、泡椒凤爪”》为题,对邗江区西湖镇蜀冈村御葬坟组的黑作坊进行了曝光。文章见报当天,工商、质监以及村委会负责人赶到现场,对当地的作坊进行了查处取缔,当场查获凤爪成品近300斤,生凤爪200斤。一检查发现,这样的黑作坊还不止一家。
【记者探访】
十几户人家的小庄台
藏着五六家黑作坊
通过这几天的暗访和调查,记者发现,邗江区西湖镇蜀冈村御葬坟组存在多家食品黑作坊,不少房子家前屋后都堆满了柴火,有的人家还竖着大烟囱。走进村子的小路,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脏和乱。村组前面就是一大片荒地,近两米高的芦苇生长于污水塘旁,四处可见的建筑垃圾上生满了野草,老鹅黑加工作坊的下水道直通前面的污水塘。
凤爪加工店的后面堆着一大堆垃圾,看路边被车压过的痕迹,貌似有一段时间无人管理。沿着小路往东走不过10米,就有一处泔水回收处,低矮的红砖房外四处可见泔水剩余物,墙上也是黑乎乎的一片。再往北走不足5米,路边就是泔水养猪场,猪圈外面放着五六个脏兮兮的泔水桶,猪圈里养着约10头猪。猪圈北面又是一处洼地,生满了杂草。洼地东南角是一垃圾回收厂,门前堆放着码成小山似的废旧瓶子。洼地北面就是另一家老鹅加工窝点,大门外面的空地上堆放着回收来的废旧家具桌椅,据称是做煮老鹅用的燃料。旁边放着的一破旧门板上晾晒着新鲜的鹅内脏,现场布满苍蝇。
这家老鹅加工间的后院是另一家废旧物品回收站,从这里可以直通前院的老鹅加工作坊。记者踏着地上的污水进入这家废品收购站,院落四角都堆放着回收来的废品,由于刚刚下过雨,地上的垃圾混杂在泥泞中更显脏乱。
邗江质监局食品科科长胡欣华告诉记者,光这一片,就聚集了五六家食品黑作坊。
【小作坊老板都挺牛的】
■查处第一现场凤爪作坊
这位老板放添加剂全凭经验
增香保质全靠添加剂 25日下午3点半,邗江工商局念四分局、邗江质监局执法人员与本报记者一起赶到蜀冈村御葬坟组。记者前一天暗访的老鹅加工窝点大门紧闭。随后,执法人员在一位熟知内情的村民指引下,来到一处凤爪加工窝点。
在凤爪加工现场,3个长形塑料盆置于屋中,外面用大盆罩住。质监人员揭开大盆,发现里面用透明液体泡着三大盆生鸡爪。“泡的是什么水?”质监人员问。姓李的老板回答说是自来水。“有没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李老板摇摇头表示没有。
执法人员在屋内发现成箱成箱堆着的食品添加剂。记者问李老板,为何要添加这些东西?李老板表示,为了增加香味。质监人员拿着具有防腐作用的山梨酸钾问如何控制使用量时,李老板笑着说,都是按经验添加,但保证不会添加过量。记者追问如何保障时,李老板却无以为答。
美味凤爪原料来自国外
那这些鸡爪到底从哪进货,又销往哪里?执法人员在屋外大院内,发现已经拆开的鸡爪外包装箱,标签上标注有产品名称、净重及毛重,还有原产国及条形码等信息。记者一看,这些鸡爪居然来自巴西,但具体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因缺损不能看清楚。记者在网上查询相关条形码,但显示并无相关信息。
每天加工100斤,全部销往市区菜场
质监人员询问有无相关证照时,李老板坦承表示没有,并说自己也想去办相关证照,但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就一直拖到现在。
李老板表示,他是安徽人,开这个加工作坊已经两年了,鸡爪是从渡江桥冷冻批发市场进的货,做好后送往石塔、解放桥、跃进桥、大桥等农贸市场。执法人员当场封存了鸡爪的进货及销售记录,并开出违规经营通知书,责令作坊主于近日携带相关证件前往工商局办理相关手续。
■查处第二现场老鹅作坊
这位老板给工商、质监吃闭门羹
作坊关门避查,记者后门潜入突查
在另一家老鹅加工窝点,迎接记者及执法人员的依旧是铁将军把门。不过透过镂空的铁大门,可以看到院里停着两辆贴有“忘不掉老鹅”的售卖车。房东回应了一声后,关上门就不再理会。几经周折下,记者在别人引领下从院落的后门进入打开正门,相关执法人员才得以进入院落执法。
在执法人员的询问下,年轻的小作坊老板承认做这个生意已经一年了,每天只加工七八只鹅,都是自己在附近路边摆摊售卖。老板表示,他家是淮安的,学别人做起这个生意。
现场环境令人咋舌,工商责令停业
记者环顾加工老鹅的加工间,发现环境比较差,卫生条件远远不达标,也属于无证照经营。工商执法人员打开冰柜,发现煮好的鹅爪鹅翅与作坊主剩下的饭菜都冷冻在一起。执法人员当场向作坊主开具违规经营告知书,责令限期整改。
【部门回应】
村委会:将调查摸底,督促他们规范
蜀冈村村支书孙有山告诉记者,因为他们村处于城乡接合部,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村类似的小加工作坊有15至20家,但具体数字还在调查统计中。他表示,村委会针对这种违规加工作坊也存在管理难题,有些无奈。村民将房子租给外地人做生意,这是人家的自由,村里也不好干预。村里能做的就是配合执法部门,对作坊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联系房东协助解决。
部门:将规范一批,淘汰一批
“目前扬州路边老鹅摊点大多是小作坊违规生产的。”胡欣华回应,面对这种乱象,目前的治理方针是“引导一批、规范一批、查处一批、淘汰一批”,“不能光一味打击,你今天打击了,他们会打游击战,换个地方接着干。”
针对小作坊的准入许可,目前国家还缺少明确的法律法规。我市曾出台过相应管理办法,只要小作坊生产条件符合,质监部门可以出具生产条件合格告示单,凭这个单就可以到工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但因这类小作坊都是小成本投入,一旦申请合格审查,将会有一定的成本投入。所以很多小作坊都暗地里违规经营,一旦被查出,就换个地方继续生产。
工商部门表示,年初他们就曾整治过一次,但是这些小作坊又“死灰复燃”。他们也希望相关部门联合行动,把这些小作坊集中起来统一管理,为其提供符合卫生条件的生产园区,解决这些民众的就业问题。
来源:中国食品科技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