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大桃”是北京市极具代表性的水果,享誉全国乃至世界,不仅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和港、澳、台地区,而且远销东南亚、西欧等十几个国家。曾在原林业部举办的第二届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在农业部举办的第三届农业产品博览会上荣获“名牌产品”称号;在昆明世界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在2001年广州全国果品展评中,被评为“中华名果”。
2010年,平谷大桃亩效益是北京市其它区县大桃亩效益的3.2倍。全市大桃种植面积47万亩,平谷区大桃面积22万亩,占全市的46.8%;全市大桃年收入12.77亿元,平谷区大桃收入9.447亿元,占全市大桃总收入的74%。
但在这之前,由于设施农业的限制,平谷的大桃并不像现在这样“个大”香甜,而是大小不一,水分不足,没有甜味。这些都是平谷大桃的通病,导致桃子的品质不高,成为当时人们不太喜欢吃平谷桃子的主要原因。为了改变现状,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北京市农学院开展了“桃优质安全生产生态调控关键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的研究工作。该技术是以多种营养液配制施用技术、有机肥配制施用技术、果园害虫生态调控技术等为主的桃优质安全生产生态调控关键技术体系,其所推广的技术体系实操性强,果农容易掌握,且成本低廉,可以实现废物利用,大幅度降低化学农药和肥料的施用,降低生产成本,显着增加生态收益和经济效益。
该技术的主要创新点,一是以生态调控为中心,生物措施为重点,充分利用当地的生物资源,生产成本低,保护了生态环境;二是桃树营养液和腐熟发酵有机肥生产技术简便,原料易得,生产成本很低,果农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配自用,使用效果显着,可大大减少和代替化学农药的使用;三是通过分析桃园内益虫和害虫的群体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动态变化,提出利用农艺措施和人工培养释放相结合来促进益虫群体的繁殖,从而抑制害虫群体发展,实现果园害虫的生态调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保障了桃生产的生态安全。
来源:本网论坛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