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山东寿光近年来已先后引进美国、以色列、荷兰等30多个国家的860多个蔬菜品种和430多项农业新技术,是名副其实的蔬菜“联合国”,并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合当地发展的蔬菜种植模式。
正值菜果飘香的季节,第十五届寿光蔬菜科技博览会迎来络绎不绝的访客。记者了解到,山东寿光近年来已先后引进美国、以色列、荷兰等30多个国家的860多个蔬菜品种和430多项农业新技术,是名副其实的蔬菜“联合国”。山东省寿光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则集中展示了荷兰栽培模式,记者走进科技园,探访荷兰模式的寿光应用。
岩棉:基质栽培的宠儿
寿光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占地2000亩,一排排高科技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这是由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投资2亿元打造的国产设施蔬菜种苗繁育和推广基地,集蔬菜良种研发、试验示范、良种繁育和展销推广于一体。园区内采用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监控、荷兰模式高端种植等先进技术进行封闭式管控,全部实现了订单式生产。目前,山东寿光蔬菜集团正积极把这种生产经营模式向全国目标市场复制推广。“随着蔬菜食品安全要求的重视和需求的日益提高,蔬菜质量安全的任务越来越重,现阶段蔬菜产业发展亟须要在全产业链安全生产体系上进行技术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研究。”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总经理丁俊洋说。
在园区内完全参照荷兰温室种植模式建造的高端蔬菜种植温室(又名荷兰温室),记者看到,17000多株西红柿整齐地栽种在一排排岩棉盒子里,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温室工程公司总经理王友富介绍:“这里的核心设备均为荷兰和以色列进口,采用岩棉栽培,应用玻璃温室、计算机气候控制、二氧化碳补气系统、水循环处理系统、滴箭自动化灌溉系统、植物补光系统以及完善的植保方案等现代科技。岩棉栽培可在最大限度的发挥番茄无限生长潜力的基础上,让其表现出最佳生理状态,便于实现蔬菜的工厂化、自动化、集约化生产。”岩棉栽培的优点可多了,可以根据番茄的不同生长阶段调整营养液的配比和浓度,使番茄的产量高、口感佳、耐储运;能有效克服土壤的连作障碍,避免土传病害的发生;植株高度可达5~10米,西红柿植株长势健壮、硕果累累,产量是普通栽培方式的2~3倍。
椰糠:比土壤更具优势
来源:农民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