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大蒜之乡”山东省金乡县,一望无际的大蒜陆续进入收获时节,从金乡县城到高河乡的公路旁,随处可见已收获装袋的鲜蒜码放在一起晾晒。
金乡县高河镇朗庄村的村民张富贵今年却并不急于收获,他家的一半大蒜田,由于采用了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胡树文的一项综合新技术,后期的长势依然健壮,叶子还十分青绿,没有一点早衰的迹象。
“如果再推迟7~10天收获,一亩地起码可以增加500斤的产量。”张富贵非常有把握。今年40岁出头的张富贵,有20多年的大蒜种植经验,可以算得上是当地种植大蒜的“老把式”。但近年来,他发现即使在正常管理的情况下,大蒜时常出现死苗现象,收获的大蒜头越来越小,产量徘徊不前,品质也变差。
“这是由于金乡的土地长期重茬连续种植大蒜,带来的连作障碍问题。”金乡县农业局副局长刘子干介绍说,金乡县有87万亩耕地,常年种植大蒜面积60万亩,如今,连作障碍已成为让蒜农最为头痛的问题。
据介绍,治理大蒜连作障碍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作物轮作,但由于金乡大蒜已经成为全国的知名品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且种大蒜的经济效益高于冬小麦或其他作物,轮作在实际生产中难以实施。
胡树文带领其研发团队,在济宁市农委和金乡县农业局的协助下,在当地实施“大蒜高产、抗连作障碍项目”,在经过多年的科技攻关之后,成功开发出一整套治理大蒜连作障碍的综合技术措施,并于2013年在金乡县多个乡镇示范推广。胡树文介绍,该项目将大蒜专用的根际调控技术、新型土壤调理技术、种子处理技术、缓控释技术等配套使用,可有效控制大蒜长期重茬种植造成的连作障碍问题。采用根际调控技术,可以增强大蒜植株的抗逆能力,新型土壤调理技术主要用于降低病虫害危害,而种子处理技术,可以在消除种子自身携带病源的基础上增强种子营养,缓控释技术则可以保证大蒜生长后期仍可以获得足够养分,预防早衰。
来源:农民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