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2005年之后,每年的肉类产量基本稳定在8000万吨左右,肉类产品的产量趋于稳定,也说明饲料产量也逐步饱和。饲料产量则从2005年的1亿吨增长至目前的1.9亿吨,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中小养殖户的退出,以及配合饲料产量的增长起到主要贡献。
在2013年以前,我们随处可见关于饲料厂新建、扩大产能的消息,而今年却似乎显得冷淡一些。大型农牧企业在新增饲料产能这一块的力度普遍放缓,而更多将资金放入了国内的养殖、消费终端,与国外市场的投资。今年第一季度即将过去,大部分饲料企业销售情况不乐观。一季度数据监测显示,除反刍饲料同比基本持平外,其他品种饲料均下降,总体形势不容乐观。猪饲料同比下降2%,蛋禽饲料同比下降10%,肉禽饲料同比下降12%,其他饲料产量同比下降8%.饲料产量的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生猪、家禽养殖市场不景气。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整个饲料需求进入了一种饱和阶段,饲料工业产量增长速度将放缓。
养殖不景气饲料企业打起价格战
春节过后,不论是猪饲料、家禽饲料纷纷打起价格战,饲料价格下降幅度在30~50元不等。其中,有不少人认为造成饲料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的下降,使得饲料成本下降,进而饲料厂家下调饲料售价。并拿出了2013年10月份左右的玉米、豆粕价格高点与目前的原料价格进行对比。笔者认为,用这个价格对比方式来说明饲料厂的采购成本下降意义很小,毕竟没有任何一家饲料厂采购玉米、豆粕等原料的时候,在高点就备下大半年的库存,这几乎是不存在的。笔者认为,养殖情况不佳,造成饲料销售减少,才是促使饲料厂降价促销的主要原因。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