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国粮食实现连续9年增产,且连续6年稳产1万亿斤以上。毕美家告诉记者,未来农业部将创新科技推广平台,增强新一轮粮食增长驱动力,特别是深入推进高产创建,大面积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2012年,我国粮食实现连续9年增产,且连续6年稳产1万亿斤以上。在这个人口逼近14亿,耕地面积仅约为18亿亩,且优质耕地极少的国家,实现粮食增产确实不易。那么,在高起点、高基数之上,“九连增”是如何实现的?在气象灾害、生物灾害频发多发重发的情况下,在成本上升和国际市场波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粮食连年增产的支撑是什么?“九连增”后,我国粮食还有增产后劲吗?增产的空间又在哪里?
政策与投入支撑“九连增”
“在2.5亿多的农村青壮劳力离开农业、城镇化大量占用耕地的情况下,实现‘九连增’实属不易。”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这样坦陈。在他看来,连续9年的大丰收,就像跳高运动员一样,越跳越高的同时,成绩提高的空间和难度也越来越大,大家在充满信心的同时,压力自然也不小。
中国粮食连续6年总产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并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9年增产。毕美家指出,这是政策与投入、科技支撑、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行政推动等多种要素聚合、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则是持续的稳粮政策与不断加大的投入力度。”
来源:人民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