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省城市民到超市和标准化菜场买菜,将可以先看蔬菜质量公示牌,了解每天蔬菜质量安全检测结果后再购买;同时,超市内包装销售的蔬菜,也将标明产品产地、保质期、质量等级等内容。记者昨日从合肥市“食品安全庐州行”活动现场获悉,《合肥市蔬菜市场准入实施办法(试行)》即将于10月1日起实施。
蔬菜将设“入市门槛”
昨日上午,在肥东县金色大地蔬菜专业合作社,农户们正在对新采摘的蔬菜进行分类整理、装盒并贴上带防伪标签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在每一份无公害蔬菜上标志内,都有产品的生产档案,记载其名称、来源、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等。这里的蔬菜也一直在直供合家福超市,如果质量出了问题,将可凭标签上的密码信息找到具体的生产地块和农户。
而从10月1日起,合肥市即将推出蔬菜市场准入制度,将为蔬菜设立“入市门槛”。合肥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像“金色大地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已取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这三种认证之一的蔬菜,以及能够提供相关检测合格证明的蔬菜,可入市免检。而没有通过认证、又不能够提供相关检测合格证明的蔬菜,则必须“逢进必检”,不合格的必须被“清退”。
同时,蔬菜市场准入制将按先示范、后推广的原则,先在本市城区的蔬菜批发市场、规模较大的标准化菜场和有蔬菜销售的大型超市等蔬菜市场实行。目前,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合家福连锁超市、永辉超市等超市以及茂林路农贸市场等5个农贸市场将率先试行。
市民买菜先看检测结果
省城在试点蔬菜“准入制”后,在批发市场或大型超市买菜,市民除了可选择上述三种认证过的“放心蔬菜”外,还可看到菜市场当天的蔬菜检测信息。
按照《办法》,今后省城蔬菜批发市场、规模较大的标准化菜市场和有蔬菜销售的大型超市,应在显著位置设蔬菜质量公示牌,每天将检测结果进行公示。对超市内包装销售的蔬菜,在包装物或标识上应标明产品品名、产地、采收日期、保质期、质量等级等内容。
此外,合肥市还将设立蔬菜质量追溯制度,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实施质量安全追溯,逐步建立蔬菜生产、加工、运输、配送、储藏(保鲜)、销售等各个环节登记制度,以确保蔬菜生产记录可查询、产品流向可追踪、质量安全责任可追究。
来源:安徽商报合肥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