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权交易所、蔬菜保险……为保障农户利益,成都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形成农村产权交易的“成都模式”;今年4月,一笔超过百万元的价格指数保险赔付,帮助都江堰1400亩土地的农户减少了损失。
a
农村产权交易所
为土地流转“牵线搭桥”
“如果农户有土地想流转,只要提供身份证和产权证,并向农交所下设的服务点或信息员提交申请,土地流转信息就会进入农交所网络平台。”农交所总经理邓玉林告诉记者。来自邛崃市水口镇239户、共350.38亩的农村土地经过这样的方式,在4月4日被来自北京的某公司成功流转。
“把土地统一进行流转,解决农户因劳动力缺乏导致土地使用效率低的问题;土地经流转后交给企业经营,也使农户收益稳定。农交所为农户和企业双方提供了一个获取信息的平台。”邓玉林介绍,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交易所核实了上述239户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入方组织机构代码证等,“交易双方也进行过多次洽谈,最终在今年4月4日签约成功。”
为防范和化解风险,保护农户和业主的合法权益,流转双方创新引入担保机构为双方的流转行为予以担保。“我们也会对担保方的营业资格进行核实。在交易现场,三方还签订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成交确认书》,确认交易生效。”邓玉林表示,这也是全国首例民营非融资担保公司为土地流转作担保。
农村产权流转创“成都模式”
目前,农交所针对土地流转有四种推广方式,即公开挂牌、路演、定向联系投资人和重点项目推介,四项服务完全免费。
作为全国第一家综合性农村产权流转服务平台,农交所成立已近6年。截至2014年3月,农交所各类农村产权交易成交金额累计达396.86亿元。“农交所形成了以‘确权为基础、平台为依托、政策为动力、市场为机制、信息为载体、服务为手段、人才为保障’的农村产权流转‘成都模式’。”农交所副总经理张杰表示,目前,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15个区(市)县农村产权交易分所、257个乡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2000余名农村产权信息员和经纪人共同组成了成都农村产权四级交易服务平台。
b
蔬菜保险
蔬菜保险作后盾 农户放心种菜
来源:成都晚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