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9日,在沈阳市沈河区文化东路某银行自助营业厅里,沈阳小伙赵某将一把水果刀架在一名储户的脖子上,并声称要抢钱,但是这对被抢钱的父子并没有畏惧,而是合力将赵某制服,扭送到公安机关。
赵某说抢钱是因为要买“大力”,而“大力”实际上是一种止咳药水,医学上称为复方磷酸可待因溶剂,主要成分是磷酸可待因、盐酸麻黄碱等,很多止渴产品的主要成份都是由此构成。磷酸可待因、盐酸麻黄碱虽然都属于毒麻类药品,但是组合镇咳作用很强,在正常剂量、合理使用下不足以成瘾,不过长期服用就会造成药物依赖,并且会损伤人的中枢神经。
据犯罪嫌疑人赵某说,他在抢劫前半小时刚刚喝了咳嗽药水,长期的药物依赖最终让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据了解喝这种咳嗽药水上瘾的不止赵某一个人。江苏省兴化市的朱某也是药物依赖,不仅花光了家中的上百万积蓄,自己也因此落了一身病。
治病的“药”成了害人的“毒”,错不在药,而在人。滥用止咳水这种现象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而且越来越低龄化,甚至包括小学生,危及下一代。虽然卫生药监部门多次予以规范,可是现在网上有明目张胆卖的、药店里有违规出售的、医生有随意开方子的,滥用的情况仍未止住。而原因都是为了一个字“利”,所以止住“药水”变“毒水”,严管更要严查。
来源:食品产业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