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能量饮料巨头落重本惨遭滑铁卢 不同人群应看成分慎喝
2024-05-05 12:13    6212 

能量饮料,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中国软饮料分类标准》中并没有功能性饮料这一分类,与其最为相近的是特殊用途饮料,即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制品。因其中添加的牛磺酸、咖啡因、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对抗击体力疲劳、提神醒脑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有专家认为,消费者要谨慎饮用能量饮料,因为这些饮料很有可能会给身体带来隐患。

现状

能量饮料中国市场表现“麻麻”

有媒体报道,最新的研究显示,过去10年虽然年轻人摄入咖啡因的来源发生了变化,苏打饮料虽仍是主要来源,但其比例大幅下降,咖啡和能量饮料的比例有所上升。医学杂志《儿科学》的最新研究显示,咖啡和能量饮料成为19~22岁年轻人的新宠。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的卫生统计员艾米·布冉姆(amybranum)表示,能量饮料已成为青少年和孩子们最主要的咖啡因摄入来源。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近五年来饮料业产值年均增长近20%,其中处于市场高端的能量饮料成为最近两年饮品行业竞相抢占的市场。据业内人士预估,随着中国市场的打开,未来5年能量饮料市场将有1000亿元的市场空间。

尽管估计乐观,但在亚洲市场,能量饮料依然只在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少数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占有额较大,在中国大陆市场总值迄今不超过100亿元。

“和去年相比,能量饮料的销售额可能下降了20%以上。”广州某大型卖场采购经理告诉记者。记者在多家卖场看到,与现在流行的茶饮料和粗粮饮料比较,脉动、激活、尖叫、v飙、pm3点、力保健的陈列都普遍较小,而且也没有什么促销规模。记者在饮料区待了将近半小时,能量饮料很少有人问津。“除红牛外,其他能量饮料在终端销售上都比较慢。”商场销售员告诉记者。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经销商告诉记者,不仅以保健抗疲劳为诉求的v飙、pm3点、力保健表现平平,就连市场范围更广、以快速补充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为卖点的脉动、激活、尖叫都面临增长瓶颈。来自市场终端的数据表明,连“脉动”这样的功能饮料领头羊,在华南市场1至3月份的总体销售同比也在出现负增长。

原因

巨头落重本惨遭滑铁卢

来源:广州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