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分玉米品种种植调整问题,此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需要相当长的时期,一方面要增加科技投入培育出高产且水分较低的玉米品种,另一方面要有一个推广认识的过程。在目前的情况下,玉米从田间收获至出售前如果保管不妥善,造成的损失也是非常惊人的。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农户庭院玉米降水是减少损失增加效益的最好办法。
自然降水减损增效
农户庭院玉米降水是利用光能、风能,采取特定的办法自然降水。近10年来,东北地区农户从田间收获到出售玉米前,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的大堆储存玉米穗,玉米水分大部分是靠售后粮食企业通过机械烘干来完成,耗用大量优质煤及电能。以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为例:2013年玉米商品量为120万吨,烘干需要耗煤6万吨,折合人民币3600万元,需耗电240万度,折合人民币240万元。在玉米水分降低的方法上,自然降水不会造成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一般来说,通辽地区烘干每吨玉米需支出费用60元,如果按商品量计算,科尔沁区烘干玉米需120万吨×60元/吨=7200万元。
对粮食经销企业来说,玉米不用机械烘干,经营玉米的成本降下来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提高了,竞争力就增强了。
玉米自然降水与机械烘干虽然都是物理办法降低水分,但采用两种办法降水后玉米的质量差距很大。玉米自然降水非常适合 东北地区储粮气候生态技术条件,不仅保证粮食数量损失降到最低,更重要是保证玉米品质不但不降,反而还得到提高。
通辽地区玉米从田间收获入仓平均水分可达35%左右,经过自然通风干燥5个月后,至次年2月,玉米水分达到安全标准的14%左右。近几年高水分玉米生霉粒严重超标,其主要原因就是基础水分过高,农户使用传统方法保管,玉米穗芯的水分高达40%以上,造成玉米穗芯先发霉,然后殃及胚乳。如果自然通风降水,玉米穗芯水分可下降3%~6%.粮食保管工作多年的经验证明,自然通风降水与机械烘干降水相比,玉米的容重可提高20~30克/升,使玉米的质量普遍提高一个等级。
来源:粮油市场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