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来到蕉城区赤溪镇西园村的一个小山沟里,见蜂农黄郑顺正把一块块蜂蜡小心地放进脱离机里,然后轻轻地转动把手,蜂蜜便从蜂蜡中甩出来,缓缓流进储蜜罐,一股浓郁醉人的蜜香扑鼻而来。
“今年蜂蜜丰产,质好,蜜源多。”黄郑顺脸上满满的笑容驱散了初春的寒意,去年100箱只收蜂蜜1000公斤、收入10万多元,今年收了1600公斤蜂蜜,收入增加了一倍。“养蜂是个不错的产业,投入小当年见效,而且回报高……”
今年45岁的黄郑顺,是蕉城区赤溪镇西园村的计生二女户,他养蜂已有10多年了,到去年他的蜜蜂增加到了120箱。在养殖过程中,针对蜜蜂易出现幼虫腐朽病,他还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办法。
开始时,由于没有养蜂的经验,蜜蜂生病死亡,面对失败,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研究失败原因,知道了养蜂不能单凭兴趣,还需要懂技术。“当时,我订阅《养蜂杂志》和参加省农科院培训,不断学习,成功掌握了蜜蜂的中囊病、幼虫腐臭病、白血病、麻痹病等数十种蜜蜂疾病。”黄郑顺说,按照养蜂的要求,他先后买了10余种药放在家里,随时根据蜜蜂生长的健康状况,进行预防,就这样他所养的蜜蜂再也没有出现生病现象。
通过摸索,黄郑顺还掌握了一套在产蜂蜜的“绝技”,成为当地有名的“养蜂土专家”。
为了掌握蜜源和不同品种蜜蜂的采蜜情况,黄郑顺经常露宿荒郊野外,有时候只能靠干粮和溪水度日。不仅如此,由于蜜蜂白天采花、晚上归巢,赶路也只能选在夜间。照看迁徙中的蜜蜂,也是件头疼的活儿。“为了不闷死蜜蜂,蜂箱不能关,但又要防止蜜蜂‘集体外逃’,我只能早晚看守。尽管养蜂很累很苦,但是我依然坚持着。”黄郑顺说。
由于他的蜂蜜货真价实,信誉度极高,所产蜂蜜供不应求,每年收入都在七八万元以上。前年,他在赤溪镇岩头洋新村建起新房,一家四口,日子过得很甜蜜。
黄郑顺养蜂规模逐渐扩大,在赤溪镇区打响了养蜂能手的名气。在“甜蜜事业”路上越走越好的黄郑顺致富不忘乡里,他免费向村民提供养蜂技术指导,发动村民走养蜂致富路。去年,他还牵头在赤溪镇成立“蕉城区顺斌蜜蜂专业养殖合作社”,带领村民抱团发展养蜂产业。
来源:宁德市农业局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