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细小的鱼刺,如果鲠在食道第二狭窄处,杀伤力不亚于一把刺向心脏的匕首。日前,市区52岁郑女士被卡喉的鱼刺伤及心脏主动脉,经开胸手术才保住了一命。昨日据温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透露,2月以来医院已接诊30余例鱼刺鲠喉患者,绝大多数患者在五官科或胃镜下都可以顺利取出鱼刺,也有患者习惯性地用吞咽饭团等方式将鲠在食道口的鱼刺推送至第二狭窄处,刺伤了近心脏的大血管或气管,造成险情。
鱼刺“卡喉”殒命事件已发生多例
日前,郑女士在一顿晚餐中,被一根鱼刺鲠住了喉咙。按照过去习惯,她大口咽下了两口米饭,又吃下了一口红糖,表面上鱼刺像往常一样被咽下去了,可不适感依然没有消退。
两天后,她来到医院就诊,准备让医生将鱼刺夹出。令她意外的是,检查发现,这根鱼刺已经转移到了食道第二狭窄处,并已刺破食道壁扎入了附近的心脏主动脉。“相对于原来的位置,鲠在食道第二狭窄处的鱼刺犹如一颗炸弹,容易刺穿附近的血管,引起大出血。”接诊医生说。最终,郑女士通过开胸手术,排除了“炸弹”。
能够及时取出鲠于致命部位的鱼刺,在医生看来,郑女士的经历算幸运的。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朱丽明医师表示,鱼刺鲠喉很常见,但处理不当或伤及血管就麻烦了,临床上已有多例病人因此死亡。此前,市区一名30余岁的男子因食用一碗黄鱼面时,被鱼刺鲠喉、穿破血管,大出血致死;还有一名50多岁的病人,鱼刺扎进动脉血管后疼了三四天一直没有就医,赴院就诊几天后出现大出血,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鱼刺鲠在食道第二狭窄处很危险
一根细细的鱼刺,怎会有致命的威力?朱丽明医师解释,这是因为鱼刺所在的食道第二狭窄处,紧挨主动脉弓,一旦鱼刺通过食道黏膜将主动脉血管刺破,“造成的大出血可以用‘井喷’来形容,几分钟内患者就会失血过多而死”,抢救的成功率几乎为零。
据介绍,成人的食道长度为25-30厘米,食道有三个狭窄处,最常见的鱼刺鲠喉位于食道口径最窄的第一狭窄处,即食道的起始处。“食道第一狭窄处鲠住鱼刺,温州人习惯用大口的饭将它往下推,如果鱼刺以竖位下行,兴许能进入胃里。”朱丽明医师称,鱼刺下行位置是不固定的,很容易卡在第二狭窄处。
来源:温州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