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三无”商品利益链调查
在大型超市里很容易就能买到没有生产许可证、没有检测报告或没有食品流通许可证的产品,这或许是天方夜谭。但这在中国沃尔玛超市里却并不稀奇。
日前,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曝光了中国沃尔玛超市从2006年至2013年7月间,对部分缺少销售相关资质或证照的商品采用“特批”的方式,让非法产品堂而皇之地直接进入超市销售。根据央视报道显示,过去7年多时间里,200多份特批清单中的产品准许在沃尔玛门店进行销售。
该消息一出,业内掀起轩然大波,让原本陷入关店潮和频频出现质量问题的沃尔玛再度陷入产品质量危机。
3月13日,沃尔玛在回复笔者的材料表示,承认“特批”的存在,但表示“特批”是经过三层审批的,确保产品安全。但只字未提相关特批人是如何确保产品安全性的。
在沃尔玛“特批”潜规则开启的背后疑问重重,特批产品的利润空间到底有多大?是什么原因让沃尔玛敢堂而皇之地违规操作?特批商品主要分布在哪些商品品类?对此,笔者经过长时间的走访调查,最终揭开了沃尔玛特批背后的利益链。
特批供应商正被彻查
通常情况下是沃尔玛找厂家,并且有时还会直接到厂家拿货,沃尔玛这样做是为了降低成本,而另外一部分会直接找到代理商寻找低价货,但沃尔玛并不知道货源来自何处。
刚刚平息“假狐狸肉”事件,沃尔玛又因为“特批”事件,迅速成为舆论的焦点。
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自2006年开始,沃尔玛专为一些不具备相关销售资质的厂家和企业产品开辟了“特批”绿色通道,这些“特批”商品有的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有的没有qs生产许可标志,有的没有检验报告,有的没有食品流通许可证,有的缺专利证书,有些标注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或非转基因食品的商品却提供不出相关合法认证等存在各类不符合入场销售条件的情况。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缺少上述生产许可证或检验报告等相关证照的产品,是坚决不能获准进入市场流通和销售的,最有意思的是,在这些因证照不全被特批获准销售的商品名录中竟然有不少是知名品牌。
来源:作者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