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万物复苏的季节,随着一尾尾鲢鱼、一只只龟鳖撒入水中,3月12日上午,2014年六安市淠河流域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正式开始。于淠河总干(金水湾小区附近)共投放白鲢、花鲢等各类苗种100万尾,放流中华鳖、草龟4000只,对改善淠河流域城区段生态环境,增加城区景观起到了积极作用。
当日上午,在放流现场,四辆鱼种运输车上,满载着等待回归大自然水域环境的各类渔业苗种。放流活动中,记者在其中一条船上见证放流过程。船上工作人员刚将袋口打开,一只只中华鳖、草龟便争先恐后地跃入水中,仿佛那里就是它们期待已久的家。而在岸边,工作人员不断将一尾尾白鲢、花鲢等鱼苗放入河中,约100万尾的苗种,将在这儿安家落户,繁衍生息。
市水产局局长郭敏说,今年已经是我市开展淠河流域人工增殖放流活动以来的第四个年头,全市计划共放流各类鱼苗1000万尾,龟鳖10000只。当天的市农委开展的人工增殖放流活动也是其中一部分,放流的100万尾白鲢、花鲢及4000只中华鳖、草龟,均来源于市级水产良种场,苗种经过省渔业质监部门检验合格。
据介绍,淠河流域全长120多公里,其中六安城区段7公里,近年来市政府对淠河流域城区段进行科学治理,使水域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不过全流域修复和完善生态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工作,可以促进流域生物修复和生态平衡,通过养鱼护水,还可以增加城区景观,对于保护碧水蓝天意义重大。”郭敏呼吁,广大市民应该主动关心爱护淠河流域生态环境,积极保护渔业资源,爱护六安的母亲河。
后期,市水产站将有专业技术人员对放流区水域进行定期调查、取样、分析、监测,监测检查放流后对促进水域生态环境改变的积极影响,鱼类成活和生长情况,鱼类对污染物、有机质的利用吸收等。市新老淠河管理局淠河总干综合管理科科长邬宗传表示,放流活动后,将加强宣传教育、巡查巡视,减少肆意捕鱼的现象发生。
来源:六安新闻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