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安徽淮南潘集区古沟回族乡太平村的全国人大代表刘琴是当地有名的养牛“女状元”,这个地道的农民,两会上最关注的内容是“行政审批”。
刘琴说,她办养殖场,光审批办证就跑了市区乡三级政府的税务、工商、农委、防疫、政务中心等五个部门“现在农村想办小企业的人挺多,如果能减少行政审批,那俺们就受益了”。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9日提出,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关键是要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此前,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明确提出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
不少代表委员和专家表示,要用权力清单管住“印把子”,至少还需“过三关”。
家底关:权力清单怎么列?
权力清单制度界定了政府的权力边界,将给市场和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权力清单怎么列,什么样的权力列入清单,将是政府在落实中面临的头号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权力清单的制定应该广泛听取社会各方意见,同时应秉持“市场决定”原则,把宏观调整与行政审批职能严格分开。
全国人大代表、铜陵市市长侯淅珉说,对基层政府来说,落实权力清单制度首先要依法依规摸清“权力家底”。铜陵曾对行政审批进行过五轮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1000多项降到了88项。在清理中他们发现,由于制度变迁、机构改革等因素,一些权力可能被相关部门甚至小集体刻意隐瞒并自行掌握,这些处于监督暗区的公共权力极易沦为腐败的温床。因此,建立权力清单制度,首先要对现有政府部门的权力进行一次“大普查”,在此基础上对照法律法规和“市场决定”要求,列出清单。
观念关:不审批后该干啥?
建立权力清单,取消或减少审批会不会造成管理混乱?
全国人大代表、珠海市市长何宁卡认为,取消和减少行政审批,对不少地方政府和部门而言,最大挑战在于过去熟悉的那套以审批代管理的模式不管用了。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聂高民说,政府对“权力清单”所代表的新管理模式和思维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否则就会有“失重”感觉。要创新管理方式,以往企业项目都要报批,政府由此掌握情况,现在越来越多项目不用找政府了,政府就要主动找他们,监管和市场信息库建设都要跟上。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