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我国粮食产销“北粮南运”新格局悄然形成
2024-05-05 10:53    7228 

随着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逐步提高,源源不断的商品粮行销全国,我国粮食生产的“北粮南运”格局已悄然形成,南方“鱼米之乡”的餐桌上,东北米的比例越来越多。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3年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粮食总产达到2904.74亿斤,其中,黑龙江粮食总产量居全国第一,吉林省去年由五跃四,内蒙古粮食总产量居全国第十位,去年增量和增幅均居全国第一。四省区粮食总产量在全国比重从2003年的17.7%提高到2013年的24.1%,成为全国粮食增长最快、贡献最大的区域。其中玉米是该地区面积和产量增长最快的品种。

由“湖广熟,天下足”的“南粮北调”格局到“北粮南运”,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地域呈现由南往北的发展新趋势。“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肥沃的黑土地和大量的后备土地资源,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以新品种和新技术为支撑的科技革命为黑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水稻、玉米种植面积扩大,提升了粮食产量。”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玉米分会副秘书长刘笑然说。

据了解,我国粮食生产自2004年以来已经实现“十连增”,全国91%的粮食增量、75%的粮食产量、80%以上的商品粮、90%以上的调出量来自13个主产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等北方省的增粮作用尤为明显,如今东北地区已经成为粳稻、玉米等商品粮的供应地,东北的粮食外调量占到全国的60%以上。”刘笑然说。

“中国目前粮食调出省(区)只有5个,而东北地区占3个。”吉林省委书记王儒林说。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安徽、江西是中国粮食调出省(区),东北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粮食的“蓄水池”和“稳压器”。

据了解,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由十年前的14470万亩增长到去年的20913万亩,吉林省粮食播种面积也由6468万亩增加到7821万亩。“吉林省可开垦后备耕地资源约占目前耕地的3%,特别是西部地区有200多万亩土地从未耕种过。”

来源:新华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