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记者一行来到海安县白甸镇春园家庭农场。摘草莓的、照相的、装箱的、拿货的,人来人往,笑声不断,一派春意盎然的热闹景象。
记者正在四下寻找农场主人韦春奎,却见他从草莓大棚里钻了出来,只穿着一件薄薄的毛衫,忙活得满头大汗。“快来看看,棚里的草莓长势喜人,个头大,吃起来又甜,这段时间每天都有游客来采摘,小汽车一辆接一辆开过来。”韦春奎美滋滋地说。
草莓成热销“明星”,一天最多卖出八百斤
春园农场种植了30亩草莓。进入草莓大棚,星星点点的红色掩映在绿叶白花中,熟透了的草莓温顺地垂在垄下,颗颗饱满剔透,令人垂涎欲滴。“春节期间,草莓走俏市场。大年初二当天生意火爆,采摘草莓的游客络绎不绝,当天就卖了七八百斤,销售额两万多元。”韦春奎回忆起那天热闹的采摘情景,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基地选种的品种叫‘红颜’,这种草莓个大,颜色红润,口感好,非常受欢迎。”韦春奎告诉记者,他每年都参加一些蔬菜博览会、新品种博览会,每两年去一次江苏省农科院,目的就是接触新品种、了解新行情。
“现在一亩草莓年收益在2—3万元左右,销路基本不愁,我们自己还有卡车配送到县城农贸市场、水果超市定点销售。”凭着优良的品质和诚信的经营,韦春奎的家庭农场赢来了很多“回头客”。
沼液滴灌让大棚蔬果喝上“营养液”
走出草莓大棚时,韦春奎告诉记者:“目前我将棚内所有的管道都换成了滴灌管,采用沼液滴灌。沼液是沼气池的粪料经过发酵之后沉淀出来的液体,经过多层过滤后‘喂’给草莓,不但能做肥料,增加土壤的营养成分,还有防虫治虫的作用,对草莓健康生长很有帮助。”
说起沼液,韦春奎又带着记者来到农场猪舍。农场现有100多头生猪,为更加高效地处理猪粪便,韦春奎发展起了循环农业。
2012年,他在猪舍下面建了一个1000立方米的沼气池,生猪的粪便以及蔬菜废弃物经过发酵后产生了沼液、沼气、沼渍,其中沼液用微滴灌管送到大棚,沼渍作为大棚蔬菜的肥料,沼气用来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提温和补光。利用这种循环模式,大棚内的病虫害明显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蔬菜、瓜果质量得到提升。
引进新“成员”,“农场梦”越做越大
来源:南通农业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